中储粮智能化粮库 传统拥抱互联网

22.12.2015  17:46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举行。记者来到离乌镇最近的中央储备粮库——中储粮嘉兴直属库,实地感受粮食仓储这个最传统的行业,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新时期的“大国粮仓”。

互联网技术深度应用 粮库信息化水平超乎想象

记者从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地乌镇出发,向东北方向驱车约40公里便到达了位于嘉兴市塘汇街道的中央储备粮嘉兴直属库。从“智慧乌镇”来到“智慧粮库”,地点和场景发生了变化,但“互联网+”的精神和实践却是一致的。

记者在保管员小杨的陪同下走进粮库,首先吸引到记者注意的是墙上悬挂的员工信息栏,该信息栏上有粮库所有干部员工的照片,每张照片底下对应一个二维码。小杨向记者介绍到,用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即可获得该员工的姓名、年龄、学历、职位等各方面详细信息。随后,小杨陪同记者走进一栋粮仓,仓门口一个显著的二维码标识映入眼帘。记者扫码后即刻看到该仓内粮食的数量质量、温度湿度、粮食性质、仓储作业记录等各方面信息。小杨表示,类似的二维码一共有28个,能直接穿透查询到杂质清理、机械通风、控温储粮、熏蒸作业等各个标准化管理流程当中。他每天工作完毕后即可在系统内登记作业信息,并用平板电脑将处理情况拍照上传系统留存。可以说,粮库借助二维码载体,完成了“制度在身边,随时扫一扫”,实现了人员、岗位、库区、设施、设备的标准化管理。

该粮库负责人表示,除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外,“互联网+”在粮库最重要的应用是智能化粮库建设。据记者了解,智能化粮库是以物联网、综合传感、自动控制、地理信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的粮库管理系统,全面提升粮食出入库作业及储藏过程中的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水平,是推动粮食仓储行业由传统向现代、由简单向集约、由人工向智能的产业升级之路。

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在粮库现场观摩了一次粮食入库的全过程。几辆运送粮食的大卡车满载着水稻,缓缓驶进嘉兴直属库。在入门登记环节,粮库人员利用信息识别技术自动读取车牌号及运粮人身份证、银行账户信息后制卡,自动传入智能化粮库的智能出入库系统。随后,自动扦样机在粮车中随机选取6、7个点,进行抽样。样品经过传送设施进入化验室,一位化验员对样品进行封闭盲检,即他并不知道自己所检验的样品是哪一车的、是哪位卖粮人的。检验完毕,化验员将质检结果对号输入系统,并通过显示屏公开。这两个步骤的设置避免了人情粮的出现,也防止了质价不符的现象。

在粮食检验合格后,车辆刷卡上磅,道闸、红外、语音、视频连锁,经车号抓拍、流程判断、传感器监测、防作弊分析后自动取数,过磅流程实现了自动化。在这之后,保管员通过终端设备确认身份,验证车辆及粮食基本信息后卸车,系统自动记录作业信息。

几辆卡车上的粮食全部卸货完毕后,空车进行刷卡上磅,系统分析判断后自动计算净重,数据传输至智能出入库系统,实现实时库存管理。计量完成后,系统根据数量和质量数据自动计算粮款,工作人员刷卡进行磅单打印,并通过网银向农户支付粮款。最后,售粮人退卡出库。整个过程只有30分钟左右,不仅高效便捷,而且公开透明。

在粮库的信息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手指监控的计算机屏幕向记者介绍到:粮食满仓后,我们会在粮堆中埋放上百个传感器,系统自动检测储粮安全的粮情信息,监控中心对各仓粮情变化进行实时监控、结果显示、数据上传、自动报警,实现粮情诊断和远程监管。“这就是智能化粮库的粮情远程监测系统,‘7*24小时’对库内所有储粮进行远程实时监测,每一个粮仓的每一个部位粮食,只要发生温度变化,我们在监控中心就能第一时间发现,然后安排保管员及时处理。这些情况在公司总部也能同步检测。”

走在粮库中,记者身旁粮仓的通风口依次缓缓打开。小杨介绍,这并不是有人在仓内操作进行通风作业,而是采用智能化粮库的智能通风系统。该系统可以依据实时准确粮情与气象信息、智能通风数学模型及参数化通风条件,选择通风模式,精确捕捉通风时机,自动开关相关设备设施,实现降温通风、排积热通风、保水通风、自然通风等不同目的通风作业。“有了这个系统,相当于给通风设施装了‘智慧大脑’,不仅有效避免了低效通风、无效通风,甚至是有害通风,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通风失水,而且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通风能耗的降幅约在20%以上。”

智能库改造覆盖346家直属库 集团管控水平大大提高

中储粮总公司信息统计部负责人介绍,中储粮智能化粮库以建设智能出入库、粮情远程监测、数量在线监测3个必选系统和智能通风、智能气调等自选系统为基本内容,实现总公司对企业人、财、物和粮食购、销、调、存进行全方位监控,并通过整合资金、购销、仓储、统计、财务等运营数据,建立全面透明、上下一致的管理视图。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储粮总公司完成了所有346家直属库的智能化改造工作,遍布全国各地的智能化粮库已经建设起来,企业集团管控能力随之大大提升。

在前往乌镇进行互联网大会报道之前,记者曾探访过中储粮总公司。在总部,业务部门和管理人员只需打开电脑中的智能化粮库系统,就可以看到每个省每天发生多少车、多少数量的出入库业务;点击进入某省,可以看到位于该省的每个粮库发生多少车、多少数量的出入库业务;点击进入某库,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正在出入库的粮车中,有多少车已经进大门在等待验质,有多少车已经验质完在等待过磅,有多少车过磅完正在等待卸粮,有多少车卸完粮正在等待去皮结账,有多少车已经拿到粮款正在往库外走,还可以随时调取看到每一车的卖粮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车辆信息、数量质量信息等各方面信息。

进入位于北京的中储粮总公司监控中心,记者可以通过智能化粮库,可以实时看到位于全国各地的每一家粮库的仓储情况,通过远程操控360度旋转、23倍变焦的摄像头,可以看到粮仓中每一个角落的粮食,镜头拉近放大后,每一粒粮食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中储粮总公司仓储管理部负责人表示:“总公司有专人负责通过智能化粮库系统,对全国各地的直属库储粮情况进行检查,每天选取6-7家,不打招呼、不定时间、随机检查。可以说,直属库看到的,总部就能看到,直属库不能及时发现的,总部可以预警、提示和通报。通过在线监测平台,管理粮食不再是依靠报表,而是直接管控到现场、管控到实地、管控到粮情即时变化,真正实现了对储粮看得见、管得住。”

据介绍,中储粮计划在2016年完成500家分库的智能化改造,届时智能化粮库将覆盖所有直属企业,其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这将大大提高储备粮油的管理水平,并引领粮食仓储行业进入“互联网+”时代。(来源: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