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全民动员 共建共享

25.12.2019  14:01

  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重大决策,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公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一场强化政府、社会、个人责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幕拉开。12月21日,由《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主办的2019中国医改传播高峰会议在京召开,多个分论坛从不同侧面共话如何助力健康中国。

   医改是推进健康中国的动力

  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只有一个合理、良性、健康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才能推进健康中国朝着既定的目标顺利推进。那么,医改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简言之,就是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各个层级的医疗机构由于定位不同,向以健康为中心转移的任务和角色都不同。比如公立医疗机构服务体系,有上下两个结构,即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公立医院特别是城市公立医院,主要定位是治病救人,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移的任务就是消除当前公立医院存在的逐利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合理、安全、有质量的医疗服务。因此,回归公益性是当前公立医院改革最紧要和最迫切的任务。

  而基层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开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健康教育、康复养老等围绕健康为中心的工作。因此,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转型任务繁重,需要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改造,才能适应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

  以福建省为例,公立医院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上,主要经验来自三明市,并已经在全省公立医院推开。主要是革除逐利机制、实施合理补偿,促进公益性回归。福建省近几年一直在探索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紧密型是指制度整合型的医疗联合体,福建称之为“总医院”。

   开辟中小学健康促进新局面

  中小学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阶段,我们将着力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做自己健康责任第一人。当前,中小学中不健康的现象不少,比如“小眼镜”“小胖墩”。同时,影响健康的体制机制保障不完善,比如观念亟待改变,师资配备待加强,场地设施待改善,经费投入待增加等。对此,在下一步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的工作中,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完善政策制度。教育部正在拟订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同时,为了落实校园食品安全、校医配备等,正在将健康中国行动相关考核指标落实到研制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中,以此完善中小学健康促进政策制度。二是强化学校体育。将开足体育健康课程,着力改善体育师资、运动场地设施、运动风险防控等。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运动项目,希望通过强化体育实现增强体质,直接促进健康。三是深化健康教育。教育部现在正在拟订一个大中小幼一体化健康教育大纲。四是落实减负措施。五是持续推进近视防控。正抓紧时间印发实施近视评议考核办法,同时启动2019年面向各省市人民政府的近视评议考核,并完善近视防控联席会议制度。

   需要“三个转变”和“三个强化”

  如何落实健康中国行动,这是摆在地市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面前的核心课题。在我看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在思想上需要“三个转变”,在行动上需要“三个强化”。

  “三个转变”具体包括:一是由“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二是由“看疾病”向“看病人”转变。三是由“纯治疗”向“大社会”转变。政府在保障和增进国民健康方面,既要依靠卫生工作本身的“小处方”,更要依靠社会治理的“大处方”。

  “三个强化”是指:一是,强化推进组织职能。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建立协同化的健康治理体系,是一个根本的途径。二是,强化卫生健康部门职能。卫生健康系统一定要增强主观能动性,不能停留在管医院、管医生、管行业的层面。不能只“管脚下”,而要“管天下”。三是,强化工作任务的落实。在具体执行中,要注意与原有工作的结合。为了避免“多头管理、责任不清、责任不明、最后不了了之”的情况,建议“落实管地方就要管该地区人群的健康,管行业就要管该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管单位就要管该单位人员健康”,让各个行业认识到管健康是自己的事,都来参与。

   县域医共体的医防融合之路

  推进医防融合,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也只是一个开端。

  德清县的具体做法是实施“1+3”管理服务模式,即家庭医生签约,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以此为纽带或者载体,做医防融合。目前,组建了148支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签约群众提供诊疗慢病随访、健康体检等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并开展家庭病床、签约入企等特色服务。德清县的签约是一年一签,一年120元,老百姓自己掏40元,医保掏40元,政府给40元。现在健康进村不再新鲜,去年为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同时,也建设了一批营养健康村、无蚊村。

  其中,二级预防包括慢病干预、高危病人管理、传染病管理、社区康复等。今年,还把家庭病床纳入县政府十大民生实施项目,出台了德清县自己的病床诊疗规范手册。

  今年1~10月,全县基层门诊人次同比增长6.1%,医保基金也在逐年回落,去年和今年都是降到10%以内,今年全县医疗费用只增长了3%。

  但是,现在也面临一个问题,无论是医防融合还是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机构、人、财、物很好整合,但是学科整合起来比较难,因为县乡能力不平衡。接下来绩效和文化的融合等也是一个需要综合解决的问题。另外,如果财政还是补得很少,仍然以医疗机构自我运行为主进行补偿,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

   医生做好科普要有“四心”

  医学科普不仅非常必要,也是非常必需的。对医生而言,如何让医学知识真正为百姓健康服务,就需要把知识通俗化、易懂化,分享给大众。让大家在医院外能更早的预防,这是医学科普应该做的,也是整个医学界都应该努力倡导执行的。

  到底什么是好的医学科普?科普首先要科学精准、生动通俗。同时,应该五花八门、多管齐下。现在互联网等传播媒体越来越多,给了医生更多做科普的手段,但是,科普也要注意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传播的内容或者表达形式,要因地制宜。我在做科普的时候会用一个一个小故事引入,简单讲一些医学的常识,同时教大家动手维护的技巧。

  医生做好科普要有四心:热心,热心公益事业和科普事业;耐心,要站在没有任何医学常识的对方角度耐心讲解;爱心;恒心。在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医生本身还要充满活力和定力。所以,我们也需要不断提升内心修养和定力,才能应对更多复杂的事情。

   以“主动健康”打造健康苏州

  “主动健康”是健康苏州建设的最主要原则,具体围绕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卫生健康行业、市民百姓4个方面的“主动健康”,来打造健康苏州。

  首先,党委、政府的“主动健康”,主要体现在健康优先的制度安排上,包括建机制、出政策、落项目和强投入。2001年,健康城市建设列入苏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也把健康苏州建设列进去,作为未来苏州市发展的战略。历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也都把健康城市纳入进去。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先后制订5轮健康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7年印发了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20条意见,从建立健康优先的战略制度安排,以及形成统筹解决健康问题的综合策略等方面,来落实健康优先的发展战略。

  第二,相关部门的“主动健康”。健康苏州建设需要政府各个部门协同推进。比如,体育部门针对全民健身、健康步道的建设等出台具体政策;水利部门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3年行动计划;公安部门开展维护道路交通安全项目等。

  第三,卫生行业的“主动健康”。去年,苏州市推进医联体建设暨健康市民“531”行动倍增计划正式启动。通过建设社区防治点、区域防治指导中心、专科专病医联体等综合举措,实现对老年人慢阻肺、骨质疏松、儿童哮喘3种苏州市民常见慢性病的精准防控。市民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开展上述慢病的防治和健康管理。

  第四,市民百姓的“主动健康”。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提高市民自我健康素养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动社会组织的参与,共同打造健康单位、健康社区。

   用科普塑造医院品牌形象

  科普是医院品牌软实力的抓手。医院在互联网上的品牌软实力体现在哪里?我认为,体现在点击率上,点击率是客观的指标。点击率越高,说明看的人越多、知晓的人越多,品牌的软势力也就呈现出来了。

  医院对外宣传的受众要么是患者,要么是潜在的患者。如果医院外宣平台全都是事务性、技术性或医德医风类的内容,可以想象点击率不会太高。因此,科普才是与老百姓生活真正息息相关的,从传播学上来说,对焦合理的受众才是有效的传播。

  可以说,老百姓是检验健康科普和健康促进工作的阅卷人。老百姓在哪里阅卷?他们在手机上阅卷,而且有选择是否阅卷的权利。换言之,健康科普的“答卷”发出来,到底有多少人在看?如果写的不够生动或内容晦涩难懂,老百姓就会放弃阅读这份卷子,健康传播的目的就无法达到。因此,医院要围绕老百姓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下功夫,让科普承担起重要作用。

  同时,要通过科普做大自媒体阵地。第一,只有把自媒体阵地粉丝基数最大化,才能真正掌握网络的舆论场。第二,医院做科普传播要有精准品牌影响,自媒体的粉丝才是精准客户群。第三,自媒体可以很好地营造网络小氛围,恰恰能够影响患者对医院医生的合理期望值,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之间的情绪。第四,通过做科普抢占互联网阵地后,可以更好、更方便传播医院文化和价值观。

  总之,媒体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它的特点必然会影响医院的整体宣传战略。华西就是依靠这样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做好科普做大自媒体阵地,成功塑造和有效维护医院的品牌形象。

  将健康北京建设落到实处

  北京市一直用爱国卫生工作平台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和全民健康促进工作。首先,从市区两级建立了统一的健康北京建设工作体系、工作平台和工作网络。从去年开始,在全市的村委会、居委会开展了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这是卫生健康工作体系的巨大变化。到今年为止建设领域已达到99%。

  其次,逐步构建了健康北京支持环境。特别是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启动以来,不断出台一系列包括控烟条例、全民健康计划、居家养老条例等和健康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让健康北京有了指导方向。如今,北京市每年都会定期发布健康相关信息,借助市委、市政府的力量不断完善健康北京的目标体系。例如,从2009年至今,北京市每年发布一期上年度人群健康状况报告,从资源投入、过程评价、健康结果三方面对各区的卫生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经市政府同意,每年对各区政府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公布。

  北京市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全民健康促进行动。目前,全市每个行政村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步道达到2678公里;在合理膳食方面,健康食堂餐厅超过700家等。

  下一阶段,北京市的重点是推进健康北京行动,坚持首善标准,突出北京特色,增加具有北京特点的指标和相关行动,设定和国家层面15项行动项对应的20项健康行动,区域协同发展,制定可量化指标,加强创新推进机制,体现社会共享。通过健康北京行动进一步提升市民对健康的获得感,满足广大市民的健康需求。

  集团化为健康促进搭建平台

  医疗集团是新一轮医改背景下诞生的新事物,公立医院是健康促进工作的主力军,有义务、有责任把健康管理的阵地和话语权牢牢把握在手里。

  2017年5月,孝义市医疗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从成立一开始,集团就在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监督保障方面出台一系列措施。同时,提升服务能力为健康促进保驾护航。医疗集团具有自主管理责任,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院长负责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定期为基层开展专业培训,与省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基层医务人员能力、学历“双提升”工程。此外,完善慢病管理体系为健康促进助力加速,实现全市慢病管理网格化和责任人全覆盖,管理患者共32600余名。最后,智慧医疗为健康促进插上了翅膀,实现了自助挂号、移动护理推车、远程医疗会诊等,还把健康教育知识库装入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室,近期互联网医院通过审批,成为山西省第一家基于县级医院建成的互联网医院。

  如果说医疗卫生工作是打捞落水者,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就是筑牢堤坝,或者教会人游泳,这项工作既有紧迫性又有长期性,应该将健康促进理念、策略融入到医院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中,纵深推进医改,释放改革红利。

  健康教育要走出医院大门

  在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方面,首先是领导重视,有坚实的组织保障,健康促进工作单靠一个职能部门落实其实是比较困难的。

  在健康教育工作方面,世纪坛医院开展了健康大讲堂、义诊咨询,原创各类纸质传播材料、宣传海报、科普文章和微视频等;其中,有关健康教育的报纸、科普折页和科普书籍都放在专门的柜台,便于病人取阅。医院制作了专门的健康日志、专刊,便于患者带回家。医院还邀请健康教育专家进行专门培训,让医务人员除了提供医教研的服务以外,也能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

  医院还推动健康教育走出院门,到社区、学校去,专家到电视台、广播电台进行讲座,让更多的民众受益;专门成立健康教育教研室,第一课室由院长亲自授课;组织青年护理人员开展相应的科普比赛。同时,在模式上进行创新,每个月两次的健康大讲堂进行网络直播,医疗科普漫画、5分钟微视频等都能通过微信、网站、App、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

  下一步,医院会针对健康促进教育标准的操作规程,摸索制定操作性比较强的绩效考核办法,为医院和政府提供参考。

贵州健康扶贫:拔除“穷根” 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家门口
  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远”问题,卫生厅
深化医改正“蹄疾步稳”
  我国坚持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世界性难题,卫生厅
第十二届健康中国论坛举行
  近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