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文化产品的深度开发工作

09.09.2015  10:37

  从报纸上看到赵县农民用7000多块木头手工打造“迷你版赵州桥”的消息,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赵州桥的名头本已很响,原因是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写赵州桥的课文,在一遍遍的熟读默诵之中,赵州桥的名字深深地印入了脑海。但是,对于赵州桥的直观印象还是刚刚形成的。7月4日,我实地参观赵州桥,目睹了这座古桥的风姿。

  说心里话,我对赵州桥的膜拜之心,在这次现场观看之后反而“”减灭了不少。记得当年读课文,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很是传神:“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可是,今天的赵州桥已难觅“非常雄伟”的影子,似乎成了点缀在各种人造景观之中的一个小盆景。

  虽说赵州桥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桥,本该受到百倍的重视才对,但仍然避免不了过度开发的命运。“非常雄伟”的赵州桥,是在周边没有多少高大建筑物的情形下,才能够体会到的。且不说远远近近的高楼大厦给它做了背景,单就赵州桥景区里修建的那些密密麻麻的塑像来说,已经把古桥的身姿遮蔽了许多。本来应该是赵州桥在景区里唱“独角戏”,如今却沦落到了第一配角的地步,有何残酷情形甚过于此!

  我赞赏那位农民朋友打造“迷你版赵州桥”的壮举,那属于文化产品深度开发的范畴,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宣扬。可我绝对否定赵州桥景区的过度开发,尤其是修建那些不伦不类的陪衬品,太喧宾夺主了。文化产品的深度开发,要讲究原则和方式,绝对不可以其他装饰品使得历史文化遗存的空间变得逼仄,大石桥需要开阔的地理空间来展示自己的雄伟与优美。7月5日,第六届“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在赵县举行,全国84名桥梁专家齐聚赵州桥畔,共同探讨利用现代科技保护研究古桥。这是好事,只是不知专家们对赵州桥景区的空间布局意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