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两篇文章 抢占发展先机

22.09.2015  09:40

做好两篇文章 抢占发展先机

——访桥西区区委书记赵宏魁

本报首席记者 靳晓磊

通讯员 王仲亮

在省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省委书记赵克志强调,要以培育支柱产业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桥西区,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该如何抢抓机遇,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结合桥西区实际,今后我们将主要做好两篇文章,一是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二是做优做好‘两个环境’。”桥西区区委书记赵宏魁说。

据介绍,2014年,桥西区全部财政收入实现了过百亿目标,达到120.3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85%,而以总部、金融经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收入就占到全部财政收入的70%。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桥西区经济发展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

首先要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这篇文章。”赵宏魁说。他表示,当前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桥西区作为省会主城区的区位优势和金融、总部聚集的产业优势,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体,高密度地宣传桥西、推介桥西。

其中,重点是做好华润中心、塔坛国际商贸城等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建设,搭建和打造一批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平台。通过“筑巢引凤”、“腾笼换鸟”等方式,每年引进一批“”字头、“”字头的总部型企业入驻,打造一批税收超千万元的高端商务楼宇。

同时,以中交财富中心等项目为依托,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每年引进一批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入驻,提升金融经济聚集度和辐射力,打造省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地,争当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在全市中东西协调发展战略中部率先隆起中发挥更大作用。

赵宏魁表示,在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的同时,还要做优做好“两个环境”这篇文章。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要想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必须把发展、生态“两个环境”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将紧紧围绕为桥西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目标,以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建立和完善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对重点项目从引进、开工、竣工、投用等各个环节,实行一站式服务,在方便投资者入驻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快捷、高效、周到”的发展环境。

积极对标北京、天津等先进城区,按照“高标准谋划、大资金投入、大力度整治”的思路,坚持做到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实施城区综合容貌整治;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精抓细管,提高市容管理、绿化美化和净化的标准和水平,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在推动城区容貌创一流、上水平、出品位上下功夫,打造宜居、宜业、宜看的生态环境。通过“两个环境”建设,为抢占京津冀协同发展先机,落实好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打下坚实基础。

对接产业项目 提档公共服务

——访新华区区委书记韩学军

本报记者 宋 钧  通讯员 张 晓 李鹏茹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主动作为?“我们必须迅速行动,克服‘等’、‘靠’、‘要’等惰性思维,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谋划,积极与北京、天津对接,不但要在项目建设上寻求合作,而且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在公共服务上提档升级,向京津看齐。”新华区区委书记韩学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韩学军说,省委中心组学习会召开后,新华区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省委中心组学习会精神的高潮,结合本区实际,认真谋划特色工作,努力在项目建设上实现大突破,并针对老城区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较落后的特点,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真正做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新华。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在项目建设上寻求合作,并力促项目尽快落地达效,是新华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今年以来,我们多次到北京、天津寻求项目合作。

目前,已经储备了一批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绿色环保、前景广阔的好项目。下一步,我们要加快项目落地,力促项目开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引领我区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韩学军说。

“新华区与中关村海淀园合作建设的‘互联网+’大厦孵化创投平台,就是众多合作项目中的一个。”韩学军说,双方共同组建了“石家庄金种子众创空间”,建设“互联网+”大厦项目,设立了集孵化器、风投、融资、风险控制、包装上市为一体的创业平台,借助中关村的品牌吸引创业者。此外,该区还利用原车辆厂搬迁后旧厂区400亩“大片区地块”,谋划打造成为新胜利大街新兴金融、创投聚集区。目前,已与北京金融街控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服务水平也要提升,特别是我们这样的老城区,更要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标准,为群众提供更优的环境、更好的服务作为目标,真正向京津看齐!”韩学军说。

为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新华区加快推进“三级平台、两个代办”建设。目前,新华区政务服务中心可办理126项审批和服务事项,所有乡镇街道和90%以上的社区(村)建成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可专人代办或网上办理民政、医保、养老保险、计划生育、党员管理五大类共66项审批和服务事项。与居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大部分政务服务事项可以做到不出村、不出社区即可办理。在此基础上,该区安排财政资金2000多万元,启动了10个区级社区(村)综合示范点建设,在党员服务、养老服务、物业管理、公共设施配建等方面对示范点进行了全方位改造提升。

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访长安区区委书记安树国

本报记者 焦莉莉 通讯员 郄 琳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长安区承接产业转移,借助外力发展,促进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长安区将充分利用工业企业腾出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二产向三产转型升级。”长安区区委书记安树国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安树国详细介绍了该区的产业布局。在一环以内区域,该区依托乐汇城、勒泰中心等商务楼宇,结合南三条市场升级改造,提升总部经济、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业态集聚发展能力,打造省会现代商务核心区。在一环以外区域,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发展卫星导航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集研发、生产、交易、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先行区。在二环、三环间区域,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城、聚和港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打造省会现代商贸物流聚集区。在三环、滹沱河区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集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滹沱河休闲旅游观光区。

在二环以外区域,加快华北云计算中心、泛家居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电商平台建设,培育壮大新型电子商务业务。

长安区是省会的老工业区,常山集团、华电石热、华北制药、石钢公司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位于该区,随着全市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企业“退二进三”步伐的不断加快,一批工业企业陆续进行搬迁。“长安区充分利用工业企业腾出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二产向三产转型升级。”安树国表示,结合本地实际,该区精准区域功能定位,确立了“一核引领、四区支撑”的总体布局,着力打造省会核心商务区,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先行区,做大做强现代商贸物流区,优化提升滹沱河休闲旅游观光区,全力打造电子商务示范区。

安树国说,在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健全完善管理服务体系的同时,长安区还积极搭建招商合作平台,瞄准国内外有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不断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长安区刚刚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达成合作,在红星世界湾设立交易所河北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是全国交易量最大、最权威的文化产权交易机构,未来其河北中心将大大带动工业企业转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我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长安区成为省会最大的中心城区。随着东北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一些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成开业,空间拓展、要素聚集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正在产生辐射带动效应,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发挥支撑作用。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长安区为了更好地承接北京产业转移,迅速推进总投资800亿元的国际贸易城项目,依托石家庄经济与区位优势,立足三北,辐射中国,融入国际。经过京石两地商贸产业深入对接,北京西城区、丰台区辖区1500多名商户签订了入驻意向,未来将落户石家庄把生意做得更大。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