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倴——这个字牵出一个人一条河一座城

20.06.2015  11:19

左边单立人,右边奔跑的奔,这个“”字在现代汉语里只有一个用途,就是指唐山滦南的县城“倴城”,这个名字从何而来?背后的故事牵扯出一个人、一条河、一座城。

倴城旧址,现为滦南一中。(张玉平 摄)

滦南一中毕业生:“这是我们县一中,我初中就在这上的,那时候感觉古城非常雄伟。我们经常在古城玩,在操场上打球,每一个滦南中学毕业的学生,都会对古城有非常深的感情。

在滦南县县城倴城镇中心位置,坐落着一座高约20米、由三面城墙围成的U形城池,这就是倴城元代古城遗址。城池内是现在的滦南一中所在地,站在城墙上俯视学校现代化的操场,可以同时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沧桑与时代气息。滦南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贾志勇介绍说,这里原来是幽云十六州的滦州属地,之所以叫倴城和元代一位军事将领密不可分。

滦南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贾志勇:“那颜倴盏是元初有名的大将,他是成吉思汗母亲养子,他的侄子,从小就是成吉思汗的贴身卫士,负责保护他的安全。后来占领金中都准备南下的时候,那颜倴盏领命驻扎在倴城这个地方,作为屯粮集草的集散地,哪里有战事就把粮草运到哪里。

贾志勇说,带有“”这个字的地名,在全国没有相同的例证。“倴城”之名从传说到得以确认,缘于上世纪80年代一次偶然的挖掘。

贾志勇:“那时我们滦南县人民银行在搞基础建设的时候,清理出来一块清朝乾隆年间的当时为保存倴城遗址立的一块儿‘共遵明禁’石碑。石碑写着,倴城本没有城,就是从元代的“那颜倴盏”中取‘倴’字。”

在古城正北方的小广场上,一座那颜倴盏的马背戎装铜像,彰显出这座元代军事重镇的铁血气质。广场前面就是宽阔的北河。滦南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张浩洪说,那颜倴盏被派到这里后一项惠及后世的功绩就是疏浚北河,发展漕运。

北河公园一景。(刘菁 摄)

张浩洪:“北河原来叫‘璇河’,有一道槽运,通着滦河,滦河直接到渤海,从那儿来船、来粮草到北河,北河供应倴城。倴城地势还特别高,比海平面高出14米,过去有‘累死龙王爷,淹不了倴城街’的说法。别处都遭水淹,这儿淹不了。

张浩洪说,到了清代,昔日金戈铁马的城池已经铸剑为犁,借助水路的通达,商贸往来不断,倴城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名列京东四大名镇。

张浩洪:“那时车马人川流不息,商户一个挨一个,当时从东北、山西、内蒙、天津来的都有,像东北的卖皮货、山货。搞杂耍的,耍影人、说书的、唱评戏的、魔术、大棚杂技都有,特别繁华。

为了推动倴城古镇发展,滦南县专门成立了北河新区,把北河两岸地带划出来打造集历史与地域文化为一体的北方水城。

在元代古城遗址边上,元代风情一条街已经初具规模。走在充满异域风情建筑的街道上,仿佛置身遍布蒙古毡包的大草原。

河北电台驻张家口记者站站长张玉平在倴城原址采访滦南县北河新区管理处主任张小磊。(冯晔 摄)

滦南县北河新区管理处主任张小磊:“你看顶上这是蒙古包的造型。这个蒙古包雕塑有一个无心插柳的效果。在建筑初期,工人们在施工的时候铺地面,发现这里面有很强的回声,比北京的回音壁还要清楚,回声非常大,站在这个角小声说话上那个角去听的特别清楚。

张洪浩告诉记者,由于北河是一条上千年天然河流,南高北低使得北河北岸一直存在一定的内涝问题。2010年北河新区开始大规模建设后,首先完善北河水系。如今置身北河岸边,河中碧波荡漾,荷花争艳,让人仿佛置身江南,流连忘返。

张洪浩:“现在的北河公园,尤其是夏天晚上,到这儿乘凉,到这儿唱歌跳舞,照相的,打太极剑、太极拳的都有。

宛若江南的北河。(张玉平 摄)

张小磊介绍,正在建设当中的北河水城文化旅游观光产业带,融入了以冀东文艺三支花--皮影、大鼓、评剧为中心的29个子项目,为这座以军事起家的古城平添了不少灵秀之气,2010年北河水城入选‘唐山八景’。

张小磊:“在一个城市里能有这么好的一条水系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计划要打造环京津的户外运动休闲基地,包括垂钓,水上皮划艇、我们每年都搞龙舟赛文化节;面向京津高端人群的养生养老基地;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态水城。

(河北电台记者宋书深、王利贺、张玉平、冯晔、刘菁,唐山台记者李昂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