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风 引电 智造

30.11.2015  10:30

南海特区深圳,黄海之滨盐城,这两个城市过去一直未曾有过紧密的联系。但是,今年9月,随着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盐城国家高新区合作共建的智能终端研究院项目落地,两城之间建起了“手机热线”:十多个国产手机厂商从深圳北上盐城,未来,这里有望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

盐城高新区建区以来,特别是今年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后,对接“中国制造2025”,突出产业“高轻新绿”导向,盐城高新区中轴线以西,45平方公里的“高新产业区”内,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组成了一座正在崛起的东部沿海城市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强大引擎。

数据显示,盐城国家高新区三大新兴产业销售占比已由建区初期的10%上升到去年的50%以上,撑起了园区经济的“半壁江山”。

借风,打造新能源产业链

风从天上来,电送千万家”。盐城国家高新区风电产业园国家风电质检中心的宣传标语不仅朗朗上口,还颇具诗意,让人过目难忘。

盐城拥有全省最长的海岸线,海风无疑是大自然馈赠给这座海滨城市可以永久利用的清洁能源。而这座中国历史上颇具革命精神的城市,没有辜负大自然的馈赠。

从2012年,国家风电设备质检中心在盐城高新区正式破土动工建设至今,高新区已建成三个国家级公共技术平台,即国家能源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国家风电设备质检中心和国家能源风电技术装备评定中心,成为国家“海上风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据国家风电设备质检中心主任王德祥介绍,该中心与英国劳氏RL、德国劳船级社GL、中国船级社CCS、国家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合作,已建成国内唯一的国家海上风电设备防腐工程技术中心,建成为海上风电企业服务的风电标准信息及人员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此外,中心还与沈阳工大、宝钢、武汉理工大学等机构合作,建成了高科技含量的海上风电场机组振动、油液监测、故障诊断及修复服务平台。

依托国家级风电技术平台,园区内的风电装备产业已初具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形成了以华锐总装为核心、秦川风电增速机为支撑、英格大功率发电机组和驰翔齿轮等关键部件为配套的产业链。2017年,风电主机部件地产化率有望达到70%,实现百亿能级。

当前,较早落户园区的华锐风电正全力推动10MW级超大风电机组研发和产业化,抢占国际海上风电产业技术制高点,全力构筑以风机整机为龙头、零部件配套为支撑、风电服务业为基础的产业链。积极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形成产业裂变式发展新格局。

引电,智能终端产业情定盐都

黄海之滨的盐城,地处苏北平原腹地,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广袤的土地面积,丰富的自然资源令江苏所有城市为之侧目。

但是,当发展车轮和转型脚步越转越快时,盐城开始正视并着力修补“短板”:2014年,盐城启动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将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列为了首要发展产业。而在此之前,盐城市的智能终端产业基础几乎为零。也就是说,这将是一次完全从无到有的尝试。

高新区招商选资的目标毫无悬念地落在了作为智能终端产业“风向标”的珠三角核心区域——深圳。

2014年8月,深圳手机行业协会会长孙文平组织一支小型的企业家团队赴盐城实地考察。当车缓缓驶下高速公路,进入盐城地界的时候,四通八达的路网、靓丽的绿化节点,道路两侧极具设计感的高楼大厦……这些赫然映入眼帘的城市风物彻底颠覆了孙文平和8位企业家代表们对盐城的想象。

盐城的第一次亮相让孙文平和企业家们都颇感“惊艳”。然而,产业的迁移事关重大,必须考虑到交通、市场、人才、后续产业配套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虽然,盐城是江苏唯一同时拥有空港和海港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的城市,但是,没有直达深圳的航班这个明显的硬伤,是逃不过商人们敏锐的眼睛的,有企业家刚下飞机就抛出了这个问题。

路通财通。得知考察团的顾虑之后,盐城用3个月的时间就开通了直飞深圳的航班。截至目前,距离高新区仅13公里的南洋机场已可直达首尔、大阪、静冈、台北、中国香港、北京、深圳等24个国内外城市。盐城超凡的行动能力,让这次的考察之旅博得了极高的印象分。

2015年2月5日,盐城高新区成功跻身国家队,由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盐城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盐都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

彼时,高新区同深圳手机行业协会之间的战略合作谈判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4月10日,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应孙文平的邀请参加在深圳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手机产业年会。年会上,朱克江向所有与会客商发出邀约,共建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5月,战略合作最终达成。根据合作框架,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将在5年内招引50家整机企业、50家关联企业和5家研发企业抱团转移落户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实现手机产业集聚发展。

一个千亿级的产业已经乘风启航。

智造,高端装备的转型与国际之路

从最初的燃煤锅炉生产到转型余热锅炉研发,从紧盯国内钢铁、水泥企业到放眼国际市场,从单纯的锅炉制造到尝试能源解决方案设计……作为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之一,东九重工当前的发展方向正代表了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前进方向。

类似的创新和变革,在东九重工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并不鲜见。

2001年,东九重工从国企改制为民营企业。董事长刘祥斌上任之后的第一个重要决定就是把公司的主营方向从生产燃煤锅炉转为余热锅炉。这在江苏省同时期的18家锅炉企业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另类”。

2004年,东九重工凭借余热锅炉赚到了改制之后的第一桶金,东九重工的销售额达到了4000多万元。两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1个多亿。

2014年,为策应国家节能环保产业规划,东九重工落户盐城高新区,新上年产68台(套)的余热利用节能锅炉项目。而此时,曾经风光无限的一些同行业厂家早已难觅踪影。相时而动,勇于创新让东九重工实现了从装备制造到高端装备制造的华丽转身,也实现了自身命运的反转。

当前,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出,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其对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作用也愈发凸显出来。瞄准了这一新兴产业的广阔前景,盐城高新区从财税金融扶持、创新体系建设、资源要素保证等方面对进入园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给予了重点倾斜。

现在园区内已拥有余热锅炉、恒力机床、翔宇疏浚等一批技术领先、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细分行业领军企业。高新区与清华大学共建的清华(盐城)高端装备研究院项目也已敲定。

制造变“”造,一触即发。

今年,除了开拓海外市场之外,东九重工在做的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向余热回收工艺的前后端进行延伸,将企业从一个制造商转变成制造服务商。

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延伸,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已经成为盐城高新区内诸多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共识。从事组合机床研发的江苏恒力公司,为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定制的“垂尾精加工平台”,是制造现场唯一使用的国产成套设备;以提供基建、填海疏浚、环保疏浚等相关工程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翔宇疏浚装备已凭借自己所提供的完整的疏浚解决方案在环保、基建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这些企业初现轮廓的“微笑曲线”无疑代表了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明天,这里不仅将创造出百亿级高端装备“”造财富,还将为擦亮中国制造的名片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