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工会法律援助的广度和深度 ---唐山市总工会借力高校资源建立职工法律援助中心——

25.11.2014  14:11

 

 

提升工会法治化水平    依法维护职工权益

        ■本报记者赵伟龙

        通讯员孙艳红                       

        11月14日,记者到唐山师范学院法律救助中心采访,中心主任、唐山师范学院史法系副主任金贵宾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案子:

        2010年9月,乐亭人高颖到唐山市某餐饮公司食堂上班,在一次工作中不慎摔倒致使左桡骨骨折,共花费医药费2500多元。事后,公司不认可是工伤,也未曾再支付工资。多次找企业协商未果后,高颖找到唐山市总工会,希望得到工会组织的帮助。市总工会将此案转由唐山师范学院法律救助中心办理,为高颖提供法律援助。在法律救助中心律师的帮助下,历经三年时间、四次劳动仲裁、两次工伤认定、两次法院判决,高颖终于得到63148.1元的赔偿。

        “就这样一个事实明了的案子,我们却走了3年的时间,从劳动关系的认定,到工伤认定,再到企业几次上诉重申,可见职工工伤维权路的艰辛和不易。通过这个案件,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怎样让职工的维权路更顺畅。”金贵宾告诉记者,作为唐山市人大代表,他正在酝酿在来年的“两会”上提交有关的提案。

        “这也是我们与唐山师范学院共同建立法律救助中心的初衷。”唐山市总工会法律部部长孙冰说。事实上,近年来唐山市总工会一直在探索能够保障职工更及时寻求法律援助的方法。比如全市各级工会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组织32个,法律援助工作者42名,志愿者611名,形成了覆盖全市的职工法律援助队伍,还和多个律师事务所达成合作,为职工提供法律维权服务。

        “但是,这些年来,随着劳动关系呈现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趋势,劳资双方矛盾和职工利益格局的变化较大,给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职工法律援助政策性、专业性非常强,工会干部在这方面比不上专业的律师,但律师事务所日常业务也很多,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用来进行法律援助。如何进一步延伸法律援助工作是市总工会这几年工作的一个重点。”孙冰说。

        在这种背景下,2012年,由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市总工会等单位共同组建的唐山师范学院法律救助中心正式宣告成立,中心依托唐山师范学院法学专业师生,依法为社会贫弱人群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法律代书、诉讼或仲裁代理、申诉控告等法律服务。市总工会也借助高校的师资力量,不仅壮大了法律援助工作者队伍,也为工会干部和职工队伍的教育培训提供了智力支撑。

        “可以说,法律援助中心是工会职工维权工作延长的手臂。高校作为教育科研单位,在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我们更关注受案的广度和深度,官司打赢了,但我们的工作并没有结束,每一个援助案件结案,我们都会分析这个案件发生的原因和对策,具有代表性的,还会形成学术报告,为政府和工会提供参考。”金贵宾说。

        据统计,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共办理援助案件50多件,帮助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其中办理困难职工维权案件27件。中心还先后开展了“法律进社区”系列活动,截至2014年10月份,共计进社区33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