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协同发展促进民生改善

07.11.2015  03:19

受发展水平所限,我省的民生状况与京津两市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京津差距明显。民生保障的落差,既制约着河北的经济社会发展,又影响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我省民生改善,成为当前我们必须直面的课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我省民生改善提供了难得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是历史性和转折性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实现“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功能定位,必将加快推进我省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城乡建设、生态建设、交通建设等,给我省民生改善带来积极影响。

从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看,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上有所作为。河北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主要承接地,只有快速提升自身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才能确保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有序实施,为稳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条件。这在客观上可以加快我省民生改善的步伐。

从改革创新角度看,协同发展理念打破了三地各自为战的思维方式,这有利于我们解放思想,跳出河北看河北,从实现国家战略的高度、从三地协同发展的维度、从整合三地资源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思考民生改善问题,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加长民生短板。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改善民生

充分借力京津资源、用好国家政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改善民生,应从以下五方面重点突破。

1、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升我省就业水平。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离不开经济发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河北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也为提升我省就业水平提供了巨大支持。各级政府部门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政策,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打造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为手段,整合京津的产业、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应大力引入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生物制药、信息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在为我省中高级技术人员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提升我省就业的整体质量。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尤其要大力发展乡镇、农村物流网络,在构建覆盖面更广的物流网络的同时,提升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大的空间。

2、依托京津教育资源,提高河北教育水平。针对我省教育水平与京津存在巨大落差的现实,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引进京津优质资源,加快我省教育发展的步伐。在基础教育方面,应通过合作成立教育集团或开办分支机构等方式,大力引入京津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提升我省基础教育水平。在高等教育方面,积极搭建河北高校与京津的优势教育资源对接的平台,积极推动京津重点高校与我省省属高校间开展实质性合作,力争在共享办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等方面有大的突破。在推动我省高校办学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着力培养高端人才,为推动我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