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牌照”成社会资本新宠 保监会排队公司近200家

28.03.2016  19:41

燕赵都市报记者 王士波

就像是前年的手游大热,去年的P2P大火,今年“保险牌照”忽然成了社会资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公告称拟设立保险公司,有消息称,目前在保监会排队申请牌照的公司近200家。

1

社会资本瞄“新宠” 保险牌照遭疯抢

从2014年8月保险“新国十条”发布以来,商业保险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而面对保险业这一未来十年的“黄金大道”,各路资本纷纷嗅到了财富味道。从去年末恒大地产通过收购中新大东方人寿股权并将之更名为“恒大人寿”,到今年2月份万达集团通过增持百年人寿跃升为第一大股东“曲线”摘得保险资管牌照,再到“碧桂园”近段时间的蠢蠢欲动,一时间各路大佬积极布局保险业,保险牌照成了社会资本“新宠”。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近日则透露,目前在保监会排队申请牌照的公司近200家。保监会官网信息也显示,去年以来共有15家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其中,寿险公司2家,财险公司8家(包括3家互联网保险公司)、航运险公司1家、信用保证保险公司1家、再保险公司1家、保险资管公司2家,其中不乏上市公司身影。

而就在近日,国际医学等7家上市公司也发公告称拟参与设立保险公司。国际医学3月9日晚间的公告中称,其拟以自有资金2亿元,联合其他8家公司发起设立君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布局金融板块。除国际医学外,此次君安保险发起方中的上市公司还包括华声股份、东华软件、恒基达鑫等。

国际医学认为,合理布局并及早参与投资保险业,对于公司大医疗产业链、大健康产业链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补充和推动作用。而保险公司未来能够实现规模化收入并实现预期盈利,为股东带来稳定的回报,显然也是上市公司的着眼点。

2

保险行业成“金矿”? 急功近利要不得

事实上,这些动作仅是去年以来上市公司热衷保险投资的一个缩影。较好的盈利能力以及宽泛的投资范围,使得保险牌照正成为各路资本的新宠,多数公司寄希望于:在保险业的快速上升期,通过参股保险公司涉足金融领域分一杯羹。

石家庄某投资机构负责人对记者分析说,虽然不同投资者投身保险行业的目的不同,但是致力深耕保险行业也好,财务投资也好,谋求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好,甚至是炒牌照,都是因为觉得保险是个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一个数据就能很直观地看出来保险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全年全国保费收入2.4万亿元,同比增长20%,而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7800多亿元,平均投资收益率7.56%,保险业总资产更是达到了12.4万亿元。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短期来看,获得保险牌照对于一些有转型金融意愿的上市公司,会带来股价方面的正面影响;而长期来看,保险牌照(特别是寿险)可以作为企业低成本的长期融资平台。而让各机构更加趋之若鹜的,是保险资金运用远超银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自由空间。“这几年保险资金投资范围不断拓宽,目前除了黄金交易和大宗商品,保险资金几乎什么都可以投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行业炒作过热同样也伴随着问题的出现。从之前的手游、P2P等,这几年“发烧行业”的发展走势可以看出,跟风之后往往是“我匆匆地走了,正如我匆匆地来”,一片云彩都留不下。“保险牌照现在很火,很多人是看着眼热,但并不是所有进场的都能全身而退,像之前的百年人寿等都因入不敷出出现过股权转让的情况。”省会一家保险公司从业者表示:“不可否认,很多公司进场只是希望短时间内获得牌照溢价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操作,但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很容易出现风险,投资者对于这种赶时髦也要抱审慎态度。

3

四大指标把关严 市场准入应慎重

对于市场的这种“追逐”心态,监管部门也在为其“降温”。项俊波日前表示,当前蜂拥而入的社会资本,有一些是跨行业、跨部门流动过来的,对保险市场和行业发展规律有逐步认识的过程。“寿险公司要盈利一般需要7年至10年,股东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把保险当成‘提款机’。

他进一步指出,对保险市场准入保监会比较慎重,在牌照审批上坚持把握四个原则:

一是企业自身条件要过硬。四个“硬条件”缺一不可——企业要有良好财务报表,主要股东三年连续盈利;要有持续出资能力;股东社会信誉要好;要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二是服务国家战略。向国家重大战略的承接区域倾斜,如“一带一路”战略、自贸区战略等。

三是关注空白区域。如向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没有法人保险机构地区倾斜。

四是支持专业创新。主要针对专业性很强的创新领域,如科技型保险、航运保险、互联网保险等,加大机构准入力度。

而实际上,正是由于这四个原则,去年以来科畅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开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天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被保监会给予了“不予许可”的批复。而从公开显示的信息中也可以看出,申请被否的原因形形色色。比如,这些公司一是设立意图不清晰、发展模式定位不明确,或是出资方持续出资的能力不强、部分股东财务指标不符合条件、拟任的高管不符合资格等等。

4

互联网保险迎来发展机遇

虽然监管部门对保险市场相对慎重,但对专业性很强的创新领域,如科技型保险、航运保险、互联网保险等,则加大准入力度。

到目前为止,保监会只发放了4张互联网保险牌照,都花落财险行业。但从发展情况看,互联网保险已经初具规模。2015年互联网保险发展非常迅猛,统计下来已经突破了2000亿元规模,参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突破100家,“未来互联网保险的场景化、高频化、碎片化的产品推出将更加频繁”。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目前互联网保险主要是把互联网作为一个销售渠道或者一个销售平台,当然,这已经对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以人身保险来看,2015年互联网的保费收入达到了1466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3.2倍。

2015年,国家对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支持。2015年7月,保监会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9月,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深化保险中介市场改革的意见》,全面促进保险中介服务的发展,促进保险市场的转型升级。

从未来发展看,互联网将与产寿险深度的融合,让社会各方习惯用互联网思维消费保险,保险公司用互联网文化创造物美价廉的接地气产品。重要的是消费观念互联网化,才能真正促使行业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