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保研出国花钱发论文 核心期刊起步价2万

27.10.2014  12:09

  导读:论文买卖被曝光多年,曾有报告指出,中国的论文买卖交易已达10亿元规模。不过记者近来发现,论文买卖交易用途除了人所共知的评职称外,也开始延伸到高校的学生中。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不仅大多数高校奖学金评定与发论文挂钩,而且,准毕业生们跨越保研、出国等“门槛”时,论文被“异化”为资格准入的敲门砖。本为鼓励学生科研的这些政策,却成为中介圈钱的工具。一篇5000字左右的论文,不问优劣,中介张口要价几百元到上千元的版面费,而一份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起步价竟达2万元。

   花钱发一篇论文 保研能获2分加分

  “论文买卖”、“代发代写”早已是校园里公开的秘密。不赚钱的学生贴钱搞“学术”,炮制出的论文终究变了味。

  陈明(化名),某“211”“985”院校的在读文科研究生。他回忆两年前自己保研时,有一些同学拿着自己的论文去教务老师那里登记加分。他透露,班里同学就有靠6篇论文的加分,获得保研资格的。“发论文提前做好准备,通常不愿人知道,四年的平时成绩,按照80%至95%的比例折算后大家相差不大,一分或几厘之差,就决定你是否有保研资格。所以有论文,关键时刻会占优势。”陈明说。

  据了解,虽学校各院系的保研加分细则会有不同,但在发表论文的科研项目方面,均会有倾斜政策,通常一份核心期刊有2分的加分,而一般期刊也有0.1~0.3分不等的加分。

   一篇论文能换来上万奖学金

  准备申请奖学金的王同学,正为填写上年的“科研成果”一栏发愁。硕士求学期间,发表一篇像样的论文,是要求上进的同学的惯常“规划”。她告诉记者,本科生买论文主要是为保研或者为出国做准备,研究生花钱发论文,有的是学校毕业要求,有的或为争取奖学金。

  尤其是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国家招生计划内的新入学研究生都需交学费,学业奖学金更成为高校研究生的“必争之地”。哪怕学术能力并未达到发表要求的人,只要肯花钱,论文照样是发得出的。

  “用一篇论文换来几千甚至上万的奖学金,还可以写进简历,对找工作和读博深造都算有利。反正你不买,有人会买。那些花钱买论文的同学还是有赚头的。”另一位在工科院校就读的同学很无奈地说。

   教授面试时质问学生花了多少钱

  至于论文是否原创、学术质量高低,受访的几位同学表示,学校并没有相应的审查流程,在奖学金和保研资格申请表里,填上刊号、刊名和页码,并交上期刊复印件就算完事。花钱买论文版面已是常事,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一位曾多次担任“保研”面试官的教授向记者讲述了一段见闻。曾有一位教授同事在保研面试时质问学生,问他发在三流师专学报的论文花了多少钱,当时那位同学红着脸答了一句500元。

  在这位教授看来,本科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而着急发论文的同学,多数是靠买版面得来的。高校一直都有鼓励学生科研的奖励政策,鼓励科研,不是鼓励钻营。

  有些同学由此去钻政策的空子,用钱炮制出来的论文变了味。“学生买版面制造学术垃圾,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明科学的论文审查机制,这一块儿的制度保障一直是缺位的。不能唯以论文论英雄。”该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