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阜平“愚公”再遭矿渣“堵路”尴尬

17.09.2014  08:36

    阅读提示

    黄永林是阜平县城南庄镇茶叶沟村的一位果农,为解决板栗“出山难”的问题,他以一己之力,用8年时间开凿出2.5公里的通道,当地政府授其“当代愚公”称号。但这条通道却命途多舛。建好后被“矿渣山”封堵,镇政府修缮后仍崎岖难行,原来承诺的“永久路”也被拖延了9个多月,至今未开工。眼下又是板栗收获的季节,花甲之年的黄永林老两口只好用双肩将沉重的板栗背出。

    ■本报记者张晓旭 文/图

    【反映】

    说好给修永久路 至今没动工

    黄永林是阜平县城南庄镇茶叶沟村的一位果农。1994年,他承包了600亩种植果树。由于山道崎岖,黄永林开始修路。铁锨、铁镐、钢撬成了他形影不离的工具。

    黄永林称,由于山势地形复杂,靠自己的双手,他一年只能修一百多米的距离。

    没放过一次炮,黄永林靠自己的双手,花8年的时间,修了一条2.5公里的路,三轮车畅行无阻,结束了肩扛水果的日子。

    阜平县委、县政府对黄永林的精神给予了肯定,2000年9月,他被授予“当代愚公”的称号,并获颁荣誉证书。

    未曾想,2012年3月,一堆矿渣堵住了他通往山里之路,成熟的水果运不出,他向本报求助。燕赵都市报记者将该事件曝光后,相关部门协调矿主对黄永林进行了经济赔偿,并答应给黄永林修一条永久路,确保他的三轮车可以正常通行。

    然而,黄永林没想到的是,之前承诺的道路一直不见踪影。为此,他又联系了燕赵都市报记者,称“说好给修一条永久路,但至今都没动工。

    【调查】

    临时路不能行车 老两口背百斤板栗下山

    9月11日下午,天空下着小雨,燕赵都市报记者来到了茶叶沟村的矿渣堆前。与去年一样,矿渣堆起的“”依旧存在,有两个废弃的油罐放在渣堆一旁,其中一个油罐上写着“柴油”。

    黄永林修的道路被矿渣堵着,燕赵都市报记者沿着他修路的方向向上走了三十余米,由于矿渣比较稀松,踩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不负重尚且艰难,更何况负重一百斤的老农。

    黄永林告诉记者,去年此事报道后,镇政府在“矿渣山”的一侧临时修了一条路。这条临时路约有三四米宽,路面也是矿渣。雨水将该路的一侧冲出了一条小水沟。

    由于下雨,地面松软,黄永林开三轮试了几次也上不去。而政府答应修路的地方只有山石、树木和杂草。

    翻过“矿渣山”,燕赵都市报记者跟随黄永林徒步沿着他修的山路向山上走去。沿途中,记者发现,他修的山路如今布满杂草,最宽的路段约有两米多。“原来我还撒过灭草剂管理道路,自从矿渣堵路,我的车进不来,我也就没有再管理。”黄永林说。

    约1个小时后,记者来到了黄永林的“果园”。“我和老伴每天背板栗,我一次能背120斤,老伴背80多斤,下雨天也得来。”黄永林说,卖板栗是他家唯一的经济来源。

    黄永林的邻居张女士称,2013年,老两口每天起早贪黑背板栗,人手不够,收板栗的小贩来了,都是她帮着打理。“车上不去,今年又开始背了,真是太辛苦了。

    【反馈】

    镇政府承诺用水泥硬化路面

    黄永林给燕赵都市报记者提供的协议书显示,“甲方”为阜平县顺泰矿业有限公司,乙方为黄永林,见证方是乡政府和马兰村委会。”落款处盖着“阜平县城南庄镇人民政府”和“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村民委员会”两个红章。

    “协议书”上还写着“甲方在2013年12月31日前给乙方在东边背坡修一条永久性道路,并保证以后探矿不再影响黄永林进出的道路,如果矿渣再影响道路,由乡政府负责,保证畅通。

    12日上午,燕赵都市报记者来到城南庄镇政府,一范姓负责人称,由于甲方现在联系不上,修路用的炸药批不下来,另外涉及其他村民的树木,他们多次协调都无果而终。

    该负责人称,针对目前的情况,他们打算先雇车帮黄永林将板栗运出来。板栗全部收完后,用水泥将原来那条临时道路的路面硬化,并将坡度减缓,保证三轮车的正常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