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全:“地道战”打得鬼子不敢进村

11.08.2014  10:38

正定高平村69年前一场大战重挫敌人,该村后来成为电影《地道战》原型

  ■高平村的千年古槐抗战时期被作为战斗指挥中心,其上悬挂的古钟用来通报敌情。1945年古槐在战斗中被烧毁,后来村民自愿捐款修树铸钟,予以恢复。图为高平村抗敌斗争纪念馆馆长褚大炮站在槐树前。 本报记者 苗静 摄

  ■老人为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题字。 本报记者 李志华 摄

 

69年前,1945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正定县高平村军民打了一场漂亮的地道战,击退了前来袭击的千余日伪军。此后,日伪军再也不敢靠近高平村。村民们后来把过庙会的日子改到这一天。3个多月后,也就是当年的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迎来了百年历史上抵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69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一个民族的抗战胜利?这样一场历时8年、中国人民伤亡3500万人的宏大战争,承载了太多惨痛和悲情,以及不屈和抗争。这场战争的胜利,更包含了无比丰富的“历史情境”,其价值和意义难以言尽。

因此,我们寻访到几位抗战老兵,试图通过与他们的对话,再现当年的峥嵘岁月。请看本报今日起推出的“老兵记忆”系列报道。

档案

周保全

正定县高平村人,1925年出生,1944年入党,同年任民兵小队长,并任抗日村长,1945年6月调正定县三区任武委会主任,后任区大队武工队长,1949年调三区任区长,1950年调正定县民政科任科长,1951年,调县委宣传部任副部长,1952年11月一个新兵团入伍任团政委,1953年调六十五军保卫处工作,1954年调28师任保卫科长,后调六十九军保卫处任副处长,1962年调28师83团任主任团政委,1967年调28师政治部任主任、师副政委。1976年调六十九军后勤部任政委,1979年调六十九军政治部任主任。

91岁高龄

每天读报看新闻

刚刚过了立秋节气,石市浓荫匝地的槐北路有了丝丝凉意。走过翟营大街路口不久,就看到了裕华区干休所的大门。

这是8月9日9时许,裕华区干休所一个小院里,近一人高的几盆盆栽绿意盎然,院里还养着一只雪白的小兔子。这是一座二层小楼,91岁的周保全老人正坐在一楼的客厅里休息。

客厅里最为显眼的,是挂在墙上的几张大幅照片,是周保全和儿孙们的合影。“我有3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军人出身。3个孙子也都是现役军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内蒙古,还有一个在阿拉善守卫边疆。”这是周保全和老伴张志英最引以为豪,也最欣慰的事儿。

周家的陈设非常简单。经历过战争年代睡棉花地、钻高粱地、住地窖住地道的日子,老两口对和平年代的生活有着说不出的满足。他家四世同堂、大家庭有16口人,虽都不在一处,但却幸福和睦。老人说,如今他们经济上什么也不缺,孩子们也特别孝顺,家里需要什么,孩子们就会买回来。想找人说说话时,孩子们也很有耐心。不久前,59岁的大女儿周平从山西回到家,打算陪父母安度晚年。“受父母影响,我14岁入伍,如今已经退休,离家这么多年,这次回来就不走了!

如今,周保全仍然每天坚持阅读,《参考消息》、《燕赵晚报》都是每日必看,晚上还会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听天气预报,孩子们有时间,会用轮椅推他出去走走。患病的周保全早已无力拿起毛笔,但听说记者是为抗战胜利而做系列报道,老人坚持颤抖地写下 “抗战胜利69周年”,每一个字里都有老人对艰苦抗战岁月的记忆,也有他对年轻人珍惜和保卫和平的期许。

抗日战争结束后,周保全先后在地方武委会、民政科、宣传部任职,退休前曾担任原69军政治部主任。退休后,他本可以惬意地过日子,但他却自愿到正定办养殖场、建鱼塘,由于过于劳累,突发脑血栓病倒了,一病就是近20年。如今,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周保全虽然听力有些下降,但身体日渐好转,有人搀扶时,自己可以走路了。

挖了20公里长地道 “地道战”就此打响

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攻占了正定、灵寿,1940年春,日军又在高平村附近的上曲阳村、韩家楼村、后塔底、傅家村等地修建了炮楼,高平村正处于日军四面包围之中。由于战争需要,1938年高平村成立党支部,建立了以刘傻子为队长的民兵武装组织,与日军打起游击战。“当时组织上来了联络人,因为没地方隐藏,只好让他躲在地窖里。受此启发,我们有了地道战的想法。”周保全回忆,高平村地层深,很适合挖地道。1943年冬季开始,只要没有战事,各家各户就抓紧时间挖地道,十户为一个独立单元。一年后,高平村地道逐步完成,村外两条干线、村内三条干线,还有数十条支线与各地道口、井口、屋顶工事相通,能打能防、能攻能守。这个只有200户左右人家的平原小村,却挖通了近20公里长的地道,“地道战”就此打响。从1944年2月到1945年3月,高平村民兵共打退日伪军五次进攻,打死打伤敌人1600多人。

高平的“地道战”,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当时,日伪军中流传着一句玩笑话:“想死吗?想死就去高平村!

敌人携重武器来偷袭 被打得仓皇逃窜

1945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大势已去的日军不甘心灭亡,纠集附近日伪军以及特务、便衣队共一千余人,携带轻重机枪、钢炮、毒瓦斯和燃烧弹等武器,将高平合围起来进行偷袭。高平民兵及时部署战斗力量,村民人人自愿参战。

当日天刚蒙蒙亮时,东北口执勤民兵最先发现敌人,他们立刻发出信号,全村民兵迅速进入战斗岗位,男女老幼立刻钻进地道。巧的是,当时“村村联防”,上级刚发了数目不少的手榴弹,还没来得及发放到其他村子。敌人来了,这些手榴弹正好派上了用场。“活该他们倒霉!”当年七八岁的娃娃、如今的高平村抗敌斗争纪念馆馆长褚大炮,至今回忆起来仍觉得很痛快。

回到69年前的那场战斗,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民兵队长刘傻子带领民兵,站在房顶制高点用手榴弹痛击敌人,守在高平村西口的小组长周保全带领民兵周四成等,利用屋顶工事以土炮轰击敌人,敌人发现目标后,集中强大火力向他们扫射,周保全当即决定撤出屋顶工事,诱敌深入。

他们边打边撤,把敌人引到一个地道口前。敌人以为发现了地道入口,兴奋不已,马上责令伪军下挖,不料一声巨响,伪军被炸倒。随后,周保全他们又把敌人诱入雷区,民兵先后拉响四五个地雷,炸死炸伤敌人数十名。村南口、西南口、北口的民兵同样是地道战结合地雷战,把敌人打得走投无路,仓皇逃跑。

当天下午三四点钟,战斗基本结束。遗憾的是,敌人匆匆逃窜至村外后,用钢炮向村中连发三弹。当时,刘傻子正在街上救护伤员,一发炮弹击中他身旁的树干后在空中爆炸,刘傻子腹部被炸伤,后因抢救无效光荣牺牲,时年29岁。周保全沉痛地说:“刘傻子是英雄!”此后,敌人再也没敢袭击高平村。

链接

抗战期间,正定县高平村军民共打死打伤敌人2240多名,俘虏敌人1590多名,缴获各类枪支2870多支、子弹两万多发,炸毁敌人汽车5辆。1963年赴村采访的电影《地道战》创作组,把高平村作为电影《地道战》的原型村。

□本报记者 苗静 石维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