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营销“步步陷阱”忽悠老年人
免费讲座赠礼品 阿姨叔叔叫得亲
■工商人员为现场投诉的消费者从网上查询药品批号。本报记者 刘文静 摄
看似是免费讲座,又喊大爷又喊大妈的,还赠礼品,您信了,就离被坑骗不远了。昨日,本报2015年首期“月月3·15”维权热线开通,一上午30余起投诉中,老年人被忽悠买保健品、药品无效却退货无门再次成为“重灾区”。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许多保健品销售机构已经形成有计划、有组织的营销格局,通过亲情牌、孝心牌、关爱牌、包装忽悠等种种手段,让老年人“忽忽悠悠”地就买了产品。
投诉
免费讲座诱入局 “贵重礼品”作诱饵
何阿姨和老伴从街头发的小传单上看到免费发放眼镜,就去领眼镜,领取眼镜的同时还领到了一张听课证。去年11月29日早晨6:40,家住东二环的何阿姨老两口起了个大早赶到南小街上一家宾馆,听了号称“北京来的专家”的健康讲座,且连听三天,到第四天时,健康讲座开始卖药品了。
在卖药前,主持人现场先推介起一套十二兽首的酒杯礼盒,号称是镀金的,价值几千元,现场竞价拍卖。随着主持人的鼓动,很快就有人举手竞价,两千,三千的叫价声音此起彼伏,最后有人举手花13000元买到了这套号称“升值潜力巨大”的十二兽首酒杯。然后,主持人口风一转说,现场酒杯礼盒没几套了,决定作为赠品免费赠送给现场买保健品的朋友。何阿姨老伴就动心了,当即掏3999元买下了一年的参龙胶囊和吗咖胶囊。老两口吃了这药都感觉不舒服,就给工作人员打电话,工作人员回复说再接着吃一段时间适应了就没事儿了。何阿姨又吃了几天药,还是感觉不舒服就停药了。这其间,何阿姨从网上查了查,发现他们获赠的十二兽首酒杯礼盒,网上最便宜的售价只有68元。老两口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就找当时召集他们开会听课的中脉健康产业集团要说法。结果当时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小梁告诉老两口说,这参龙胶囊和吗咖胶囊并不是中脉自己的药品,是和其他公司合作的药品,现在中脉也正在找这家公司找不到呢。
记者昨日致电中脉健康产业集团的工作人员小梁,小梁给了公司的工作电话,接通后,接待人员回复说负责销售的梁经理不在,稍后联系上给回复。结果记者再次致电时,该工作电话不是无人接听就是正在占线。截至昨晚下班时中脉仍未给出明确解决方案。
免费治疗仪 一步步套你的钱
王大爷一直有腰腿疼的病,最近他看到一则广告:“寻找腰腿疼患者,免费送治疗仪”,广告中介绍说,治疗仪专门治腰腿疼,效果很神奇,由于在产品推广期,打电话就免费送到家。王大爷就动心了,他按广告上的电话打过去,说了自己的症状,接线人员表示他的症状正是这台治疗仪治疗的症状,治疗仪是免费送的,不过配合使用的药物得花钱买,一个疗程1400元。为了治病,王大爷就汇去了1400元钱,很快收到了这台治疗仪以及16包数码导入片。用了几天,售后人员打来电话询问使用情况,王大爷说好像还有点减轻,售后人员就接着询问使用后的各种表现,问了一通后告诉他,他的病灶已经被激活了,正是治疗的最佳时机,他可以让老院长帮助配点中药,彻底治愈。王大爷就答应了,又过了两天,售后人员再来电话说,老院长已经把药配好了,一共是15天的中药,配合治疗仪治疗,保证除根,需要王大爷再汇来1400元钱。
王大爷说,现在他明白了,免费治疗仪就是个诱饵,目的就是一步一步套你的钱啊。他已经花了1400元,绝对不会再给对方汇1400元了。
调查
保健品爱忽悠 为啥老人还掏钱
明知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平时生活节俭的老人心甘情愿拿钱购买这些价格惊人的保健品?
从记者接待过的大量老年人保健品投诉案例看,老年人对保健品“着魔”主要还是源于对健康的渴望;还有,就是保健品推销人员的“亲情服务”,刚开始并不直接推销产品,而是对老人进行贴心关怀,嘘寒问暖,“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不离口,甚至比子女对老人还贴心,让老人放下戒心。之后,利用老年人爱贪便宜的心理,免费体验、公益讲座、免费旅游、免费小礼品派发等等。各种小恩小惠就成为诱惑老年人迈入保健品骗局的第二步。
讲座时再请来所谓的“专家、院长、教授”等名号,来提高老年人对药品和医生的权威性认知。再加上讲课的组织方还会经常安排“托儿”现身说法,做活广告,让消费者一下子就迷信上某些“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在历次投诉中,还有消费者反映过自己老母亲执迷不悟吃了很多保健品,甚至信誓旦旦地说“专家说吃了不舒服的,是产品在发生作用,和体内疾病在做斗争”。
在销售现场,健康顾问还会时不时推出“限时特惠”等手段,甚至制造再晚一步就买不到药的紧张气氛,一下子就套牢了本来还在犹豫的老年人。
监管
老年人保健品投诉
为何难解决
老年人屡屡上当,监管部门却是解决难。
据记者了解,药品、保健品的销售受工商与食药监管理,但两个部门又有分工。记者分别采访了两个部门。工商部门人员介绍,药品、保健品的主管部门是食药监局,他们负责管理的是药品、保健品的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如果存在这些情况,他们可依据广告法对产品虚假宣传进行查处。石家庄市食药监局的相关人士则表示,他们的监管方向主要是药品质量,如果消费者在市场上发现假药,比如冒用批准文号,成分不合格等,可以拨打河北省食药监投诉举报热线12331进行举报。但是老年人被忽悠买药、买保健品多数与虚假宣传有关,而这些虚假宣传归工商局管。
而监管部门又常常面临取证难,这些卖药的人常常是租场地搞活动,打一枪换个地方,没有固定店面。接到投诉后,执法人员找不到经营者;或者老年人在买药时根本没要发票,或者提供不了经营者的具体信息。
而且,不少保健品经销商已经学会以“打擦边球”的方式逃避监管。为了躲避执法部门的监管,推销保健品的大多隐匿在酒店、小区、写字楼里,卖出去的产品也往往不给发票,由于取证难,维权成功的概率非常低。不少健康讲座往往选择在早晨8点钟之前进行,最早的甚至凌晨三点就开始健康讲座;而在宣传上,药品、保健品往往有正规的手续和说明书,销售人员暗地里向老年人肆意夸大功效,将效果说得天花乱坠。如果消费者当时没有录音取证,事后监管部门很难取证查处。
那么老年人保健品消费真的是投诉无门吗?业内人士建议相关监管部门要做好监管衔接,联合执法,填补漏洞,加强工商和食药监、卫生、公安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联合执法。食药监管理部门要从源头加强监管,堵住假劣保健食品流向市场的出口;工商部门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无照经营;卫生部门严查冒牌“名医”、“专家”的非法诊疗行为。此外,媒体也应加大对老年人消费保健品的消费提示,典型案例发布,增加对老年人的关爱,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引导老年人对保健食品科学、合理消费。
相关业内人士还呼吁,政府应尽早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对保健品生产及流通等环节做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加大对不法保健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提醒
有病别信广告上医院
昨日,现场接听“月月3·15”热线的石市工商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马颖丰提醒消费者说,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可以理解,但一定不要轻信夸大的广告宣传,不要轻信保健品促销活动;不要盲目相信保健品传单、“医学专家”所做的介绍,不要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加入所谓各种机构,防止上当受骗。购药要选择有固定地址的药店,购药时切记索要正规发票,发票上应详细注明保健品名称、销售日期、销售者印章、数量和金额等内容;购药后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详尽了解保健品所含成分、适应症、适宜人群和禁忌要求。一旦出现问题,要立即向相关部门维权投诉。
最关键的是,老年人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如果卖方的药品疗效那么好,医院为什么不用?还用他们如此宣传?”工商12315工作人员提醒,老年人遇到情况多同子女、家人商量,以免上当;另一方面,做儿女的也要多关心老人,尤其是老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有病及时治疗,不给骗子留可乘之机。
□本报记者 刘文静 陈霞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