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年味 赏年俗③:贴春联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27.01.2016  01:45

   导语:2016猴年春节即将到来,大家一定迫不及待了吧,春节每家每户都贴上春联,这已经是春节习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那么小伙伴们知道第一副春联是什么吗?上联究竟应该贴在大门的左侧还是右侧?什么时候贴春联?快跟着小编去看看贴春联的那些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是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第一副春联是什么?

  相传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为长方形,悬挂于大门两旁,用于辟邪祈福。到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开始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这便是最早的春联。史书上对此也有记载。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在桃木上题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

  而“春联”这个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据史书记载,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热闹场面,大年初一微服出巡,最喜欢对百姓人家门口贴的桃符品评,看到写得好的还当场嘉奖、赏银子。有一年,为扩大推广春节贴桃符的习俗,朱元璋颁布御旨,要求都城所在地的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春联,并将其贴在门框上迎接新春。由于皇上推崇,百姓欢喜,这一习俗代代相传,推广延续至今。

   上联在左还是右?

  在古代,写书念字都遵循从右到左的习惯,贴春联也一样,上联在面对大门的右侧,下联则在左侧。但随着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和习俗的演变,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从左到右书写的习惯逐渐成为主流。加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如今,上联贴在面对大门的右侧或左侧,都是可以的。

  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将上联贴在大门的左侧呢?这还得由春联的横批来决定。如果横批的朗读顺序是从右到左的,则上联需贴在面对大门的右侧,下联贴在左侧;反之,横批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念的,则上联应贴在面对大门的左侧,下联在右侧。一句话概括就是,春联的上联要贴在横批起头那个字的一侧。需要提醒的是,现在有些春联只有上下联而没有横批,此时就应该严格遵守上联贴在面对大门的右侧,下联贴在左侧。

   什么时候贴春联最好?

  “二十四,写大字”,这是流传百年的民俗谚语,意思是过了腊月二十四,就可以写春联了,但什么时候贴春联最讲究?因为各地习俗不同,不尽相同。一些清代人写的笔记中提到,大家最看好的时间,就是除夕下午到傍晚这段时间。古人有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除夕那天贴春联。除夕当晚,古人都有一个隆重的祭祀仪式,其实贴春联,也是其中一道程序。过了除夕,万象更新,所以赶在除夕晚上贴好春联,寓意最好。但除夕当晚,许多人家都忙着做年夜饭、看春晚,有的还要祭祀,事情较多。趁着下午晚饭前这段空闲时间贴上春联,室外光线也好,应该是目前最合理的时间了。

   关于春联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汉族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据百度百科、大河网、兰州晨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