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15各市两会:秦皇岛打“国际牌”促大开放

03.03.2015  03:39

去年10月,游客在秦皇岛市山海关老龙头景区游览。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董立龙 宋柏松[秦皇岛报道]

■阅读提示

到2014年,秦皇岛市被列入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已满30周年,展望未来,这座海滨城市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在秦皇岛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时,时任秦皇岛市代市长的张瑞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以大北戴河为核心,建设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国际贸易交流基地、国际会议会展基地、国际康养基地、国际文化交流和体育赛事基地,把秦皇岛打造成一张靓丽的“国际名片”。

打“国际牌”,走绿色路,是秦皇岛市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主动适应,也是该市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紧紧把握机遇,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向着沿海强市目标的再次启程。

谋建综合保税区,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在秦皇岛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时,时任秦皇岛市代市长的张瑞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依托秦皇岛开发区、出口加工区,谋划建设综合保税区。

与会代表们认为,秦皇岛是全国14个率先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秦皇岛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都是这座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先导,而今谋划综合保税区,旨在吸引境内外关联企业聚集,也是秦皇岛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又一重要举措。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目前河北已有曹妃甸、石家庄两个综合保税区获批,黄骅综合保税区正在申报。我省提出,要对标自贸区标准和要求,建设好综合保税区。

在秦皇岛,2002年批准设立的出口加工区,2008年获批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和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目前已经初具综合保税区功能。据介绍,该市谋划中的综合保税区将依托该出口加工区、山海关港、秦皇岛开发区东区及相邻区域资源进行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秦皇岛市放眼国际谋划发展新格局带来了新机遇。秦皇岛市发改委主任高峰认为,秦皇岛应该全力打造首都滨海功能区和展示国家形象的绿色发展“国际名片”。在谈到贸易物流产业的发展时,他表示,要依托秦皇岛港和临港物流园区,建设现代物流结算中心和临港物流基地,打造现代物流产业承接平台。

为此,秦皇岛市今年将推进中运临港国际农产品物流基地、秦皇岛能源交易中心、国投泰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等建设。

张瑞书则在报告中提出,要帮扶水产品、汽车零配件等重点企业扩大出口规模,争取秦皇岛港成为国家入境水果指定口岸。

秦皇岛的目标对内是打造现代物流产业新高地,对外是打造国际贸易交流基地。围绕这样的目标,一系列沟通内外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谋划和建设中:

北戴河机场已通过竣工验收,正在争取列入国家口岸开放“十三五”规划,以及纳入首都机场统一管理范围,作为首都备用机场;正在积极争取京唐秦高铁尽快开工,实现京津秦“1小时通达”;秦皇岛港西港搬迁改造工程与港口转型升级同步进展,着力拓展集装箱和杂货业务,并着眼促进秦皇岛港与“三北”腹地及蒙古、俄罗斯等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

打造国际贸易交流基地,硬件的建设需要时间,软件方面的改革已经同时起步。秦皇岛市决定,今年在国际贸易中将推进属地申报、属地放行通关模式,开展商检、海关、金融、保险、代理等“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