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县供销社“四个创新”打造全覆盖的三农综合服务平台

04.11.2014  18:35

            邯郸县供销社是典型的城郊型供销社,现有10个基层社、11个直属企业,185个基层服务网点,干部职工1536人,全社有固定资产7.3亿元。2010年以来,该社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力打造了一个全覆盖的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在创新服务三农的基础上,  2013年全系统实现总购进6.3亿元,总销售6.7亿元,实现利税835万元。邯郸县供销社通过综合改革,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其主要做法是:

创新组织体系:以现有体制为基础,以确立农民在基层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为目标,以领办、创办、吸收种植、养殖等各类农民合作社为抓手,自下而上打造上下贯通的农民合作联合社组织体系

村级组织:通过兴办各类农民合作社,组建“党支部+村委会+农民合作社”三位一体的农民基层组织。先后领办、创办雨垌蔬菜、德信种植、天盈养殖、富成蔬菜等32家农民合作社,入社社员4300余户,辐射带动各类农产品基地30000余亩,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种植技术、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收割、统一销售。

乡级组织:组建区域性、产业型的基层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打造延伸政府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整合涉农资源,开展公益性、经营性服务。联合社下连农民合作社、社会能人、种植大户,上连美食林集团等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智能配送等现代流通网络,把农民生产的蔬菜、水果、面粉等农副产品配送到乡村、社区、超市。

县级组织:以县级供销社为主导,吸纳在全县范围内示范带动作用强、群众信得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组建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负责对体系内的全县农民合作社的规范、指导、协调与服务。

创新经营体系: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投资化和投资效益化”的原则把现有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盘活,通过市场运作,建立健全连接城乡的现代流通网络

农资配送网络:以邯郸县丰源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农资配送中心为龙头,承担全县农资储备任务,开展农资经营,发展乡镇直营店和连锁店,年供应量化肥6.3万吨,占全县农资市场份额80%以上。

农副产品网络:建成雨垌农副产品智能配送中心,陆续在60个社区设置便民服务终端,同时积极开发手机APP软件,打造邯郸本地农产品O2O营销新模式。积极推进与省、市供销社联合建设的总占地500亩,总投资20亿元河北新合作(邯郸)农副产品交易物流园区,打造辐射全市乃至中原地区的农副产品物流基地。

日用消费品网络:对原棉麻公司河沙镇棉站进行翻建,建成占地7000平方米的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开展连锁经营和网络配送。同时采取市场化运作,借助社会资本,对原机关办公地址进行开发,建设3.6万平方米的供销商厦。

再生资源网络:以邯郸鑫丰再生资源公司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为龙头,总投资10.6亿元,建设一个集再生资源回收交易、报废汽车拆解、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利用等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基地。

盐业经营网络:以盐业公司迁建项目为龙头,总占地45亩,总投资4.35亿元。

创新服务体系:以综合服务中心和综合服务社网络终端平台为依托,围绕各成员社和广大社员需求,开展公益性、经营性、社会化服务,构建全覆盖的三农综合服务体系

在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方面:采取单位自建、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先后筹资2300万元,高标准改造和新建了代召、河沙镇、北李庄、北张庄、兼庄、南堡等10个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完善经营设施,提升为农服务功能。全县各乡镇已全部建成综合服务中心,52%的行政村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社,2015年基本实现综合服务社全覆盖。

在服务现代农业方面:投资300万元建成邯郸县供销社农资配送中心,配备测土配方查询和精量智能配肥设备,针对不同地块,种植品种和预期产量实行精量配肥,降低成本,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深得农民赞扬。投资400余万元建成邯郸县供销社雨垌农副产品电商配送体系,该中心下带36家农民合作社、8000余亩种植基地,上连邯郸市区60余个居民社区,年配送小杂粮、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1.5万余吨,实现了从基地到社区、从田间到餐桌智能快捷配送。同时在居民社区设置“智慧邯郸”便民服务终端,终端机上开设“供销商城”购物模块,方便居民网络订购联合社农产品,同时还可以购买飞机票、火车票,缴纳水电费,方便了居民生活。

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方面:结合劳动部门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重点对种植大户和农民合作社成员培训种植、养殖技术。承办各类培训班15次,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

创新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坚持以服务社员生产生活为宗旨,  按照社员制、封闭性、民主管理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建立规范运行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按照严格规范、加强管理、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破解农业发展瓶颈。一是借鉴贵州、山东、浙江等地的先进经验,坚持试点先行、规范运作,高标准积极推进社员股金互助服务部的建设。当地农民交纳一定股金后成为供销社社员,社员闲置资金可在资金互助部内调剂使用,月利率为0.5%,内部调剂使用月费率为1%,用以解决农民合作社及社员资金短缺的问题。二是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各基层社与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开办了综合缴费、新农保发放、代发养老金、车辆保险等金融服务。三是依托省社新合作担保公司成立邯郸县办事处,在开展资金互助的同时,与省市联合开展财产统筹、抵押担保业务,进一步健全投融资担保平台、农业合作保险公司。同时积极谋划成立农村产权交易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探索农民土地、房屋资产有效流通途径。

邯郸县供销社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成长为一个群众信得过、政府靠得住的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在该社扎根新农村、服务现代农业、面向新农民,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强身健体,突破性地发展中,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启示一:各方支持,用足政策是事业蓬勃发展的保证。省市社领导多次实地指导调研,明确提出建立农村新型服务体系的工作要求,并在系统网络建设中给予最大支持。该县出台《关于深化基层供销合作社组织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新建一个综合服务中心,县财政给予5万元资金支持,新建一个村级综合服务社给予2万元资金支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县财政每年给予贷款贴息和研究确定主要地段,用于支持该社建设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盐业土产等五公司搬迁项目,并在土地出让等方面给予减免。在涉及其下属公司被征占、服务设施搬迁、土地置换等工作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协调、安排市、县相关部门加快推进落实,这些都为该社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启示二: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是事业发展的关键。邯郸县供销社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主动出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该社立足为“三农”服务这一宗旨,结合新农村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实际,不断创新思路适应“三农”发展的需要,在服务领域和服务效能上积极适应农村生产生活的发展,在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上积极适应农村商品交换的扩大,在企业素质和管理制度上积极适应竞争机制的新形势,起到了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以富带穷的作用。

启示三: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取得成绩的前提。一是该社重民生、讲和谐,积极与县委政府沟通,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在政策范围内将29名同志纳入县财政预算,筹集资金解决职工医保和社保等职工的民生问题,为离退休干部检查身体,彻底解决信访积案,有力地维护了系统内的稳定与和谐。二是坚持在全社倡导负重前行,艰苦创业的精神,机关办公室拥挤,各个经营公司办公场所简陋破旧,经理搬运化肥,科长打包农药到田间地头干活都成了供销人司空见惯的工作作风。三是坚持诚信经营做大做强流通事业,对于供销人来说,以德为先,诚实守信更具实在的意义,卖农资、卖废铁,讲德讲信,以德为先,诚信经营的营销策略促进了供销事业的大发展。

    启示四: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源泉。邯郸县供销社整合基层社,成立社员股金互助服务部,签定用工合同和明晰产权,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等举措,在市场经济中抢先机,占位置,可以说,没有改制创新就没有邯郸县供销社的崭新局面。该社正在通过不断地改革建成一个体系完善全覆盖的三农服务平台,为农服务的后劲也在不断增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