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三位一体”构建为农服务新平台

05.04.2015  21:29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李 巍

在沙河市蝉房乡供销社的纪念馆里,静静地竖立着八条旧扁担。曾经,挑着这些扁担,老一辈供销人走在崎岖的太行山沟里,为乡亲们送去日常必需品,捎走难以外销的山货。计划经济时代,供销体制在农产品统购、工业品统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正式发布。作为全国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省之一,我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针对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村金融滞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不足等农业“短板”,创新服务“三农”的方式方法,打造合作社联合社体系+现代服务网络体系+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三位一体”的新型为农服务综合“合作平台”,加快了农业转方式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当年的扁担,如今换成了鼠标,但供销社的责任与义务一直没变——为农民服务,让农民受惠。

拓展服务新领域——

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

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出发点是“三农”,落脚点也是“三农”。省供销社采取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等方式,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解决了农村“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

在曲周现代新型工业园区,政麟食品有限公司高大的库房十分显眼。早春的阳光下,饱满的冷冻保鲜玉米正在出库。

以前家里的玉米都是自己种,现在跟供销社签了协议,把土地交给供销社托管,全部种上了甜玉米,收购价格高了很多。在工厂里上班,能得到一份工资,还有分红。”曲周县石韩村村民老石一边忙着干活,一边对记者说。

政麟公司是曲周县供销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从2012年开始,曲周县供销社主动介入生产领域,通过土地托管,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集中起来,发展订单农业,走高端有机农产品产业之路。在供销社的帮助下,政麟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总额9.35亿元,带动就业1800人,为农民增加收入1.5亿元。

供销社通过土地流转把农村土地集中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实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化,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划算的事。目前,省供销社系统已在45个县开展土地托管试点,托管土地56万亩,实现了农户、供销社的“双赢”。

去年,省供销社注资3000万元,与平山葫芦峪农业科技公司合作,通过“大园区、小业主”的运作方式,把公司发展和农民利益紧紧连在一起,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大规模、区域性、整体化开发荒山荒坡,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石家庄栾城区南高乡基层社利用自身农资经营优势,推进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农田服务模式,成立了恒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8000多户,大田托管已发展到6.8万亩,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

致力于推进组织体系创新,省供销社不断为农民搭建新的合作平台。在村级,他们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镇,大力发展产业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在县级,以乡镇合作社联合社为成员,组建跨产业、跨区域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目前,全系统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1.5万家,专业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700多家,县级跨产业跨区域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6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