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协自检5例兴奋剂案件 对备战里约奥运无影响

25.03.2016  10:02

  3月24日,英国《泰晤士报》在一篇报道中披露说,“从去年10月到今年初,中国游泳队共出现了5例兴奋剂阳性案,但未进行通报,目前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已经介入调查。”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在经过多方调查采访后得知,出现兴奋剂阳性案例属实,但其中一些尚未由国际反兴奋剂机构进行过听证,涉事运动员也还有说明和申诉的机会,在一切尚未明晰的情况下,《泰晤士报》就提前进行报道并不符合国际惯例。而且,这些例阳性案件是由中国方面自检查出的,正是表明了中国游泳协会、中国游泳队的态度,那就是对于兴奋剂“零容忍”的立场。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涉事运动员无论禁赛与否,不会影响到今年游泳队对里约奥运会的备战,更不会影响中国游泳队的成绩。

  昨天晚间,中国游泳协会随即公布了2015年和2016年至今的兴奋剂检测情况,在上千例检测中,共发现了3例克仑特罗(俗称瘦肉精)阳性和3例氢氯噻嗪(利尿剂)阳性。 2015年度,中国游泳协会配合反兴奋剂中心共进行了1758例检查,其中赛内尿检473例、血检35例;赛外尿检1080例、血检116例、生物护照(检测)54例。与此同时,国际游联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在2015年一共对我国游泳运动员进行了41人次的赛内检查和82人次的赛外检查, 其中共发现阳性3例。他们都是在赛外检查中被查出克仑特罗阳性的。这3名运动员分别为海军的赵莹(8月21日接受检测)、王立卓(8月30日接受检测);天津的安家葆(9月1日接受检测)。

  目前,这三起兴奋剂阳性案件的调查和听证程序已经完成,中国游泳协会将根据听证会结论,依照《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在近日做出相应处罚,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也将在收到正式处罚决定后尽快在网站“信息公开”栏目公布相关的处罚决定。此外在2016年1月的赛外检查中,某省的3名游泳运动员先后被查出氢氯噻嗪(利尿剂)阳性后,均声明放弃B瓶检测,但申请召开听证会。因为需要调查取证,听证会时间还未确定。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已禁止以上3名运动员参加一切国际国内比赛,最终的处罚决定需在听证会后由中国游泳协会做出。由于这3例兴奋剂案例仍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根据有关规定,运动员信息和具体案情暂不对外披露。

  《泰晤士报》是这样报道的,“据内部人士消息,为了避免在选拔赛前引起轩然大波,队内对这5例兴奋剂事件秘而不宣。这位知情者希望通过媒体将信息传达给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中国游泳协会官员对北青报记者指出,首先谈不上秘而不宣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中国游泳协会和相关方面对于中国游泳运动员的自检,案件都出自于国内的训练和比赛,这种自查正是表明了中国游泳协会坚决反对使用任何形式的兴奋剂的决心。其次,部分案件尚没有进入到听证阶段,涉事选手也都还没有就兴奋剂阳性进行过说明和申诉,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更是没有给出调查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媒体擅自披露新闻都是不负责任的,不排除有故意贬低或诋毁中国游泳队的意图。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涉及到今年1月赛外检查兴奋剂阳性事件的运动员中不乏在国内国际比赛中获得过前三名的选手,其中甚至有在亚运会上夺得过亚军和在国内比赛中夺得过冠军的名将,他可以说是本次兴奋剂检测阳性事件中最为出名,也是成绩最好的运动员。

  但同时,中国游泳协会官员也指出,此次查出的兴奋剂阳性事件并不会影响到里约奥运会中国选手的备战,甚至对于中国队在里约的预想成绩都不会产生丝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