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钟哲:“你看书,我买单”,这样的金点子值得大赞

06.02.2015  11:12

    内蒙古图书馆去年5月启动“彩云服务”,读者凭借书证,就能在与之建立合作关系的呼市三家国有书店任意采购借阅。这种“你看书,我买单”的文化创新模式,给书店带来了图书馆的读者,给图书馆带来了书店的顾客(指没证的顾客去图书馆办证),给读者创造了便利,为社会营造了全民阅读的条件,一举四赢。(2月5日《人民日报》)

    很少读到这样令人怦然心动的新闻。怦然心动,是因为这种文化创新方式,不仅有上面“一举四赢”的利好,而且是对有史以来图书馆运作方式的“颠覆”,有着革故鼎新的意义。它让读者由衷产生发自内心的感谢,就是令人欣慰令人心动继之为之叫好的原因。

    在我们原有的认知系统里,哪里的图书馆不是一个固定的所在?读者想要阅读,就得走进门来,顶对给你一个带走借阅的方便。这是图书馆迄今为止的规矩,也为读者习以为常,并不感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是这种模式,读者常常因为借阅不便,或因图书陈旧,或因热门图书很难借到,比如莫言获得诺奖之后,借阅莫言作品的读者数量大为增加,但馆藏图书毕竟有限,根本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如此,自然就减少了借阅的频次,不利读书风气的形成。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内蒙古图书馆为也曾举办过图书促销活动,让十几家书店到图书馆里卖书。此举虽然读者满意,可书店觉得并不合算。因为卖不完拉回去,运费也是不菲的开支。

    于是,图书馆在一次方便书店狠心买下全部剩余书籍后,忽然茅塞顿开——“反正都是掏钱,为什么不让读者自己挑书,我来买单呢?”于是,在一番调研并自主研发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读者、书店、图书馆集“借、采、藏”一体化服务管理平台》,解决了书店销售数据和馆藏书目数据、读者信息数据对接的技术难题之后,“彩云服务”横空出世。如今,读者选好书后在书店柜台刷读者证、输入密码,就算为图书馆采购了图书。书店工作人员对所购图书盖上图书馆印章,贴上条码和防盗磁条,通过光笔扫描转换后,系统自动将图书编目信息上传到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完成图书编目操作,读者即可将图书带走阅读。在所借图书到期之前,读者通过图书馆自助还书机即可还书。至于买单,读者完全不用操心。

    显而易见,这种方式使图书馆有了更大的实际应用的空间,图书馆毋需扩建,就能增大读者容量,节省下来的资金,还可以用来投入购书,实现良性循环。加之引入互联网技术,读者凭借智能手机功能,即可完成图书转借。这样一来,图书可以一直流通,不必回到图书馆里,直到读“”为止。想想,书不就是用来读的?躺在图书馆里睡大觉,馆藏再多又有何益?你看,这是不是对传统图书馆“采、编、藏、借”流程的革新,让“”居于“第一”的位置。

    别小看这个位置的变化,它体现了读者第一的思想,把“为人民服务”升华到“全心全意”的境界。而且也再次证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是创新的核心。正是有了这个文化创新,内蒙古图书馆新书流通率甚至达到了100%,这在世界图书馆界,都算得上是个奇迹。与此同时,“彩云服务”对实体书店形成支持,带来了稳定的客户群,增加了书店的销售额。至于读者个性化、多元化、随机化的诉求,更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减轻了读者购书的负担。——内蒙古图书馆能把阅览做到这般境界,让服务出神入化更上层楼。其他服务窗口,是不是可以借鉴创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