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峰会】新京报提前专访24位参会互联网领袖

19.11.2014  00:34

    【国内专家】

    邬贺铨(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数据公开是一种革命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认为,大数据时代,网民、企业和政府机构都已从中获得收益。网络治理和网络立法更成为亟待完善的问题。互联网管理方式还应以人为本,注重保护网民合法权益。

    【国际组织】

    大卫•法伯(被誉为“互联网祖父”):移动互联网变革中国将是主角

    大卫·法伯认为,现在中国正在走创新道路,出现新的点子,就像美国、日本一样,中国显然是有足够的人才进行创新,而且有足够的人口数量来检验这些想法。

    维纳•措恩(被誉为“德国互联网之父”):希望互联网可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尝试连接互联网,帮助中国的正是这位来自西德的科学家维纳·措恩。措恩教授认为,中国会是未来互联网发展出最强产品和服务的理想地方。

    杰姆斯•刘易斯(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战略技术项目主任):弄清如何应对互联网还需十年

    杰姆斯·刘易斯表示,世界想要弄清如何应对互联网至少还需要十年。互联网会更加深入我们的生活和商业活动中,这将改变商业和政治,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

    法迪•切哈德(ICANN首席执行官):网络治理多利益主体模式可行

    2012年,法迪·切哈德担任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首席执行官。他接受采访时称,说美国政府放弃对互联网的控制是不准确的,因为它从未能掌控互联网。没有哪个组织或政府能够控制互联网。多利益主体模式是互联网共同治理模式中一个有效、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方式。

    布鲁斯•麦康纳尔(美国东西方研究所高级副总裁):用互联网力量要考虑网民利益

    布鲁斯·麦康纳尔近日接受新京报采访表示,没有完美的网络防护系统。他说:“如何保证网络安全,就信息通讯技术来说,需制造商提供可靠的产品和服务。用户,需要遵循适当的安全程序,这能够保障其免遭90%的黑客攻击。国家之间也需努力解决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