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孝道 正定吴兴村设立洗脚节
■提倡晚辈给长辈洗脚,活动启动日2000人参与
■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为洗脚节,专家称是新风尚,难能可贵
■60多岁的儿子给88岁的老母亲洗脚。
■儿子给妈妈洗,妈妈给婆婆洗。
■儿媳给婆婆洗脚。
■洗脚的队伍排满整条街道。本报记者 张海强 摄
本报讯(记者 赵建海 谢鑫名 董昌)10月27日,农历九月十五,当晚气温虽不到10摄氏度,正定县吴兴村的兴中大街上却热气腾腾:村委会设立洗脚节,提倡晚辈给长辈洗脚。当天是活动启动日,大街上2000人参与洗脚。晚辈细心洗,长辈幸福笑,整条街其乐融融,彰显孝道文化。据了解,之后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定为洗脚节。
当日18时,村中大喇叭便开始广播:“咱平时都给老人洗脚,今天是活动日,更不能落下呀。晚上7点开始,往街上走喽。”
92岁的老人来啦,拄着拐杖,满脸褶皱笑成花;中年人来啦,端着盆子提着水壶,还不忘喊一句:“妈,您走慢点!”小学生来啦,铆足了劲扶着奶奶,人小鬼大地说:“奶奶,今天给您洗脚,您得听话呀!”
19时不到,兴中大街已聚集1000名晚辈1000名长辈,晚辈们往盆里倒了热水,怕烫着老人,又兑凉水,撸起袖子“严阵以待”;长辈们坐在马扎上笑脸相对,有的在脱鞋袜……
19时整,大喇叭里喊道:“洗脚,开始!”
晚辈们挽起长辈的裤脚,轻手轻脚地洗了起来,还比着谁给老人洗得更干净。有的不到两分钟就结束啦,“你咋这么快呢?不尽心!”“不是呀,今天中午刚给老人洗过啦,脚还干净着呢!”
镜头拉远。只见整条街洗脚盆排成一溜一溜的,有的是孩子给父母洗,最小的才4岁;有的是中年的孙子给80多岁的奶奶洗,特认真;有的是儿媳妇给婆婆洗,洗着洗着婆媳俩哈哈大笑。
瞧,那边咋这么热闹?原来,儿媳妇给婆婆洗的同时,她的孩子也给她洗呢,真有趣!
脚暖心更暖,整条街都是笑声,真幸福。
吴兴村村委会主任说,该村有2700年历史,孝道文化口口相传。洗脚是一种形式,但坚持下去,终将成为一种习惯。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说,洗脚敬老,是老传统下的新风尚,难能可贵。
现场
傍晚村中大街2000人参与洗脚活动
正定县新安镇吴兴村常住人口7800人,是全县远近闻名的大村。贯穿吴兴村南北的主街是长1公里的兴中大街,平日里车来车往。
10月27日18时30分,吃过晚饭的村民陆续搀扶着家中的长辈,走上了街头。很快,兴中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25岁的赵志辉将88岁的奶奶董女送到大街上坐下后,又风风火火地快步向家中跑去。再次出现在街头,他一手拎着暖壶、一手端着水盆。
赵志辉在奶奶身边坐下,将暖壶里的热水倒入水盆中,还不忘用手试着水温。然后,他又慢慢抬起奶奶的腿,给老人脱鞋、袜。水盆向外冒着热气,董女的脚泡在水盆里。赵志辉俯下身,埋头给奶奶做着按摩。
董女摸着孙子的头,笑得合不拢嘴。
“老太太,您真有福气啊!”“孙子给洗脚,看把这老人家幸福的,都笑开了花!”……走出家门的乡亲看到那一幕,纷纷停下了脚步,你一言我一语称赞着。
赵志辉回头笑了笑,又继续给奶奶洗起了脚。“儿媳懂事、孙子孝顺,我能不高兴吗?”88岁的董女笑着说,别看她牙都快掉完了,但吃啥都觉得香喷喷的,“原因就是孩子们孝顺!”
临近19时,兴中大街上已经挤满了人。村治保会派出了工作人员负责疏导大街上的交通。一名徐姓工作人员说,仅上街参与活动的村民就已经超过2000人,“母亲卧病在床,我趁着中午天气好,也给她老人家理发、洗头,还泡了脚。”
细节
她给婆婆洗脚的同时孩子给她洗脚
沿着兴中大街向南走,壮观的场景让记者惊叹。
在村里十字路口,数十位老人坐在小马扎上排成了一排,他们的身边都围着各自的子女、孙辈。
92岁的李小栓在吴兴村是年龄数一数二的老人,坐在对面给他洗脚的是46岁的孙子李文会。拽下肩头搭着的红毛巾,李文会猫腰给爷爷擦脚,然后穿上鞋袜。“爷爷岁数大了,猫腰、起身都不方便,我隔三差五就会给他洗洗脚,并借机陪他聊聊家常,也算是尽份孝心。”腼腆的李文会憨笑着说,平常都是在家里洗,可他今天回家后,爷爷坚持要出来洗,“开始我还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呢。”
村民杜大娘说,李文会是他们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农闲时他在村附近的一家工厂上班。“这孩子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孝顺,经常给90多岁的爷爷洗脚。”杜大娘还说,正是在这些孝顺孩子的带动下,全村人都有了给老人尽孝心的热情。
坐在街头洗脚的武丽娜今年38岁,给她洗脚的是上一年级的女儿马恩诺。“从小到大都是妈妈给我洗脚,现在我长大了,也要给妈妈洗洗脚。”给妈妈洗完脚的马恩诺搓着冻得有些发红的小手说,从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到一年级的同学,全校的同学们都参加了今天的洗脚活动。
武丽娜说,她在正定县城工作,每天下班后才能回家,当女儿提出要给她洗脚时,她还有些不解。“看着女儿用小手给自己洗脚,我特别激动。”武丽娜说,村里洗脚尽孝的活动,不仅教育着他们这些成年人,更把传统留给了子孙后代,“相信这个好传统一定会在吴兴村代代相传。”
又走了没几步,眼前的场景再次让记者停下脚步。中年的儿媳正在给婆婆洗着脚,而这位儿媳的身旁,自己的孩子也正在给她洗着脚。“俺们家要把这个好传统辈辈传下去。”中年的儿媳和年老的婆婆笑着说。
除此之外,还有从石家庄市区专程回家给父母洗脚的年轻人,也有义务在家给乡亲们烧水的村民……
这份浓浓的孝心,在村里传递着,也感动着村里的每一个人。
延伸
孝道传承有历史渊源
吴兴村村委会主任朱恒奎介绍,今年4月份,村里举办了“孝老爱亲”表彰大会。表彰了表现突出的20位晚辈,这些人中以儿媳妇居多,她们多是悉心照料瘫痪公婆的典范。村里发给了她们锦旗和奖状,还发了米面油。表彰活动影响很大,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孝老爱亲”的氛围。
随后村里两委召开会议,商量着如何进一步深化孝道教育,“我们便想到开启一个洗脚节,以后把每月的初一、十五定为洗脚日!”晚辈给长辈洗脚虽说是一个形式,但长期坚持,孝老爱亲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在全村范围内营造更浓厚的孝道氛围。
于是,村委会将农历九月十五定为活动启动日,意味着从这一天开始,晚辈给长辈洗脚将成为一种习惯。为了扩大影响,村委会决定让村民到街上集体洗脚,“村里还提前几天发布活动消息,如此一来这一活动便人人皆知,之后长期坚持下去,那么晚辈给长辈洗脚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最终达到孝老爱亲的目的!”
2000人到街上参加洗脚活动,这在全国也罕见。吴兴村为何如此“特殊”?
记者翻阅《吴兴村志》发现,吴兴村是正定第三大村庄,春秋时即有先人居住,战国时乃成聚落,到今日,已历经2700余载。村志中虽没有记载“孝老爱亲”的事迹,但吴兴村的孝道文化却是口口相传、代代传颂。
72岁的张荣贵介绍,他打小就被父亲告知,要记着给长辈洗脚。早些年父母健在时,张荣贵但凡有时间,便主动给父母洗脚。现在自己老了,儿女们也孝顺,每逢节假日,外出的儿孙们都会回来给他洗脚,“生活有酸甜苦辣,但孩子们孝顺,我就觉得很幸福!”
朱恒奎说,吴兴村历来民风纯正,多年来都是正定县文明先进村。洗脚活动顺利举办,与吴兴村多年来尊崇孝道文化有极大关系。大概几十年前,在遵守孝道方面,村里有过负面例子,村委会给予了惩罚。出现好的例子就表彰,出现不好的例子就惩罚,这也使得孝道文化得以传承。
“现在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朱恒奎说,不仅要让村里的生态环境变好,更要让村民的心灵变美。所以下一步,村里要组织一个艺术团,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春节的时候我们还要办村里的春晚,让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记者采访结束时发现,大街上悬挂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字体有力、“映”入人心!
说法
这是尽孝心的新尝试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说,正定县吴兴村将每月初一、十五定为洗脚日,倡导晚辈给长辈洗脚,是尽孝心的新创作、新尝试。通过洗脚这种形式,能够让村民更深刻地体会尊老、养老、孝老的重要性。同时,全村人共同参加洗脚活动,还会营造出一种敬老的和谐氛围,进而使村里广大青少年在这种氛围中形成孝顺老人的思想观念。“洗脚敬老,应该是老传统下的一种新风尚,而这种新风尚不仅非常重要,更难能可贵。”袁学骏说,随着这个活动的深入,相信关爱老人会成为这个村的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则从另一个侧面督促个别对老人不够关心的村民自我检讨,主动尽孝。”
同时,袁学骏还说,吴兴村能在全村发起如此大规模的敬老活动,还将其定为村里节日来坚持和传承,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农村的典范,更体现了打造美丽乡村的深刻内涵。“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打造生态美,更要挖掘和传承村庄的人文精神,实现村民们的心灵美。”袁学骏说,在这个方面吴兴村走在前列,非常值得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学习。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