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做优做强传统产业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任 何庆
辽宁省重点围绕“振兴制造业的难点及破解对策”和“实现制造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两方面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振兴制造业的难点
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制造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从辽宁省看,作为老工业基地,当前面临产能过剩、供需错配、投资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困难和问题,这既有周期性问题,又有结构性问题,根本原因还是结构性问题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经济下行期更加凸显。具体表现在:一是工业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不合理。二是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研发投入不足。三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较高,品牌意识和运作经验不足。
破解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辽宁省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按照“三个推进”的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工作重心放在补短板、去产能、降成本上,全面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转变,辽宁产品向辽宁品牌的转变,资源消耗向科技创新的转变。
一是以有效投资为抓手,补产业短板。围绕升级重大装备、提高配套能力、推广智能制造、推动质量提升、完善产业链条五大重点任务,辽宁省组织实施“千个重大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制定年度重大工业项目计划指南(辽宁省100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辽宁省100项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加快技术改造,增强有效投资,推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二是以企业自主创新为突破,补创新短板。加大创新主体培育,依托骨干企业,重点推进国家级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成立了沈阳智能机器人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推动39户国家级、707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与升级。着力转换创新方式,积极组织科技需求侧与供给侧对接,组建了11个校企联盟,推进高校对接企业科技需求项目842项。瞄准市场应用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环节,组织实施新产品开发、产学研合作、关键产业技术研发等项目763项,突破一批新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辽宁省以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为重点,坚持市场化和法律化手段相结合,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钢铁、建材等行业分业施策,支持企业兼并重组,落实错峰生产、阶梯电价等政策,积极化解过剩产能。
四是着力降低企业成本,释放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全年力争直接交易电量达到全省工商业售电量40%左右,切实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今年年初以来帮助企业融资26亿元,投放应急转贷资金41亿元。着力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为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实现制造业新旧动能
接续转换
从辽宁省看,要深入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发展壮大有发展潜力、有望占领制高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有基础、有优势的传统产业。
(一)开拓新领域,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一是加快推进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研发能力,事关国民经济和战略安全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先进钢铁材料、高强铝合金、高强韧钛合金等产品,推进低端原材料产品向先进基础材料和关键战略材料领域转型升级。在金属、化工、无机非金属、高性能多功能纺织等新材料领域,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发展先进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为目标,重点突破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冶炼等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基础好、赢利能力强、产品技术优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围绕疾病防控需求,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导企业从“仿创结合”向自主创新转变。
三是充分利用辽宁省电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储能装备产业发展。在储能装备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推进氢燃料电池产业化。
(二)突出技术改造,加速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必须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围绕落实已制定的《工业八大门类产业发展政策》,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塑造传统产业新优势,推动传统动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是巩固提升装备制造业。按照“高端化、成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围绕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汽车、重大成套装备等八大发展领域,集中力量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二是调整优化石化产业。三是改造提升冶金建材产业。四是做优做精消费品工业。五是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按照“规模化、高端化、协同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数字视听与智慧家庭产业、现代通信等优势产业;以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为重点,加快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