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众创空间为青少年种下科技创新种子

27.08.2015  14:29

廿载创客梦 风正一帆悬

  通讯员 胡叶 市委报道组 张闯

  本报讯 “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专利,我们的小创客能超越他。”放出这句“狂话”的是瑞安第一家以青少年创客培育为目标的众创空间——“智造工场”的创始人任新年。

  2012年9月,从事了20年发明教育的任新年启动了“快乐发明”青少年创客培育项目,开始到全国各校进行义讲。时至今日,任新年已收到“小创客”创意方案20多万份,其中有1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00多项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授权,2名“小创客”先后以科技类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提前录取,1名“小创客”的发明专利以1万元成功转让并批量投产。

  创客不是大学生的专属名词

  围棋分子棋盘、不倒式蚊香架、音乐儿童床……这些新奇玩意儿的创造者不是高科技工厂,而是任新年口中的“小创客”。在“智造工场”的帮助下,他们的奇思妙想将有望被打造成“世界还不知道,但知道了都想要”的产品。

  这个叫“智造工场”的众创空间占据瑞安市时代大厦内的半层楼,面积400平方米,由瑞安市任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立。

  与国内大部分助力大学生创业的众创空间不同,“智造工场”将培育对象落在了中小学生身上。“众创空间全国都在做,大学生创业培训也很火,但针对青少年的创客教育却处于无生、无师、无书、无果的‘四无’尴尬境地,以青少年创客培育为目标的众创空间也几乎没有。”任新年说。

  在任新年看来,只有让“创意、创造、创新”成为一种习惯,整个民族的创新活力才能从源头被激发出来,而这种习惯必须“从娃娃抓起”。致力于打造这样的开放环境,也成为任新年和瑞安市麦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酷奇机器人有限公司、瑞安市仁和专利代理有限公司、飞鹰机器人团队等8个创业企业及团队走到一起的初衷。

  眼下,“智造工场”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培育体系,将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拥有中国发明教育网、快乐发明研究所、35个中国青少年创客培育基地等工作、交流和资源共享空间。

  青少年创客培育实践

  “智造工场”成立时间不长,今年7月中旬才筹建完工,但它青少年创客培育理念的渊源却要从23年前说起。

  1992年,任新年在瑞安师范就读期间创建了瑞安师范科技辅导员协会并担任首届秘书长,此后他一直兼任科技辅导员。

  2007年7月,任新年组建了第一届发明家训练营,10名小学生经6天集训,在当年的全国首届青少年创意大赛中获得7金2银1铜的好成绩。其中,13岁的林千叶获得全国十佳创新型学生奖,应邀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宣读我国首份青少年保护知识产权宣言。任新年兴奋地回忆道:“这件事点燃了我对发明教育的热情和信心,发明家训练营可以说是‘智造工场’的前身。

  谈及如何萌生创客培育的念头,任新年说是因为2012年暑假无意中读了一篇文章《大师只做一件事》。“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我要做一件事,一件能对中国创新教育有影响的事。于是我启动了‘快乐发明’项目,开始到各地学校义讲。

  今年5月,任新年举办了首届中国青少年创客培育论坛,由他发起的中国青少年创客培育计划正式起航。

  从科技辅导,到发明教育,再到创客培育,回顾20多年的实践,任新年坚定地说:“我相信,创客教育能真正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科技创新的种子,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就一定会生根发芽,有所收获。

  “快乐发明”成果转化应用

  “科研可以是高大上的,但创新必须要接地气。”任新年举了一个例子,2013年“小创客”任浩楠将透明雨衣移植到理发围布上,让人们在染发或烫发时能够轻松看杂志、玩手机,这个“灵光一现”的小发明并没有高科技含量,却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这项创新最终以1万元的价格成功转让并批量投产。

  为了培养“小创客”接地气的创新能力,“智造工场”内有一处“田螺工坊”,这里的3D打印机可以免费用,“小创客”们自己建模,“脑洞大开”的想法通常2个小时就能做出实物。

  当然,要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还离不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中国发明教育网是“智造工场”发布“快乐发明”成果的一个平台,任浩楠的小发明就是在这里被生产商发现的。为更好地促进“快乐发明”成果转化应用,“智造工场”还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等8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利中介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任新年表示,今后还将探索推进“快乐发明”成果转化应用的新途径。

  虽然青少年创客培育离实现“助力万众创新”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在实践中,大家也欣喜地看到,创新基因在孩子们身上并不匮乏。“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潮中,这些争相涌入创新大潮的青少年创客正在重新定义‘智造’。”言语间,任新年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