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疯狂反扑值得反思

22.05.2015  11:33

分析人士指出,短时间内清剿该组织存在较大难度

连日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向伊拉克和叙利亚两国城市发动猛攻,继数日前夺取了伊拉克安巴尔省首府拉马迪后,20日又占领了叙利亚中部古城台德穆尔。

分析人士指出,从打击“伊斯兰国”的战事胶着可以看出,短时间内清剿该组织存在较大难度;另一方面,该组织能够迅速发动反扑的原因也值得深思。

战事胶着

据叙利亚媒体20日报道,“伊斯兰国”当天向叙利亚中部历史古城台德穆尔(又名巴尔米拉)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势,叙政府军帮助城内居民撤离后撤出该城。

在伊拉克,伊安全部队19日击退了“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对西部安巴尔省城镇哈勒迪亚的进攻。该城镇位于武装分子控制的安巴尔省重要城市费卢杰和刚刚沦陷的该省首府拉马迪之间的主干道上。上周,“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猛攻拉马迪市,迫使伊安全部队17日从该市撤离,拉马迪随即沦陷。

今年3月以来,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加大了打击“伊斯兰国”的力度。3月底,伊政府军和民兵组织联手从“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手中收复提克里特。5月中旬,叙政府军在东部打死40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其中包括一名高级头目。分析人士认为,从双方互有胜负的战况可看出,打击“伊斯兰国”并非一帆风顺。

反扑为何得逞

人们不禁要问:“伊斯兰国”为何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攻取新的城镇?分析人士认为,这与伊拉克及叙利亚两国特殊的地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从地理上看,伊拉克与叙利亚两国人口大多集中在大型城市,其他区域地广人稀、地形复杂且两国边界地带难以防控,这为“伊斯兰国”在两国之间流窜创造了便利。

从社会环境来看,伊、叙两国城镇居民大多按逊尼派和什叶派分别居住,有各自势力范围,伊、叙两国政府如派军驻守到这些地区容易引发矛盾,这些地点成为两国布防的弱点,容易遭到“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偷袭。

再有,面对“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疯狂反扑,为尽量减少损失,伊、叙两国政府军最终选择了撤退。例如在拉马迪争夺战中,武装分子向伊军队防线不断发起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安全部队士兵和逊尼派民兵伤亡惨重。

失利原因值得反思

伊拉克拉马迪失守是自2014年6月伊拉克政府军在全面打击“伊斯兰国”行动以来遭遇的最大失利。西方媒体认为,这意味着奥巴马在打击该组织的过程中依然困难重重。

观察人士认为,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大多仅限于空袭,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难以取得切实、长久效果。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国防问题专家科德斯曼指出,失去拉马迪表明美国的战略存在很多弱点。

打击恐怖主义在需要持久力的同时,还需要各方联手,依靠系统、全面的措施共同应对。而美国拒绝与叙利亚等国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进行合作,也给铲除该组织增加了难度。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新闻链接

IS攻入叙古城

危及古迹

新华社大马士革5月21日电 “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主管拉米·阿卜杜勒-拉赫曼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人员20日攻入叙中部历史古城台德穆尔(又名巴尔米拉)北部,控制了全城大约三分之一的地区。叙利亚国家博物馆馆长马蒙·阿卜杜勒-卡里姆告诉法新社记者,台德穆尔有多处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迹,均位于城市西南部的老城。虽然数百件雕塑和其他文物已经运出城外,但还有包括大型墓穴在内的许多古迹无法转移。“情况非常糟糕,”他说,“即便只有5名‘伊斯兰国’武装人员进入古迹建筑,他们也会让一切毁于一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曾呼吁叙利亚冲突各方保护台德穆尔古迹免遭战火毁坏。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