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品牌红利逐步显现

10.11.2014  12:30

——我市大力推动“品牌强市、品牌兴企”商标战略走笔(下)

 □本报记者 翟相哲

商海风起云涌,品牌引航指路。

威纳邦”品牌对于市民而言不算陌生,这两年省会大街小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以这三个字命名的洗衣连锁店。据悉,去年年底前这个企业年销售额不到10个亿,“威纳邦”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后,仅今年半年多的时间合同销售就达13个亿。

这只是我市大力推动“品牌强市、品牌兴企”商标战略,商标品牌方阵初具规模,企业品牌红利逐步显现的一个缩影。

向品牌要效益以品牌促发展

创新品牌变为企业自觉行为

我市实施商标战略始于“九五”初期。自那以后,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对商标战略的认识都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

据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我市商标工作虽然有一定基础,但注册商标数量少、发展速度慢,管理水平也非常低,特别是缺乏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还是空白。深入分析原因后,状况有所好转,但由于未能及时进行商标注册,这给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比如,“神威”药业刚起步时,被外地一家小厂抢先注册了商标,闻讯后“神威”药业花高价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商标买了回来,这才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步入正轨。

当时还有一些企业经营者,抱着一种‘好酒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不愁嫁’的陈旧观念,只重生产投入,不重品牌形象塑造,认识不到商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和作用,总是在低水平、低层次徘徊。”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其实企业才是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的主体,而工商部门主要是引导和服务,帮助企业依托品牌做强做大,这也是实施商标战略的终极目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引导服务,如今越来越多的省会企业家转变了陈旧的思想观念,认识到了商标的魅力,打造知名商标品牌业已成为企业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现在,无论是个体工商户,还是私营企业,大家都着力培育拳头产品,打造过硬品牌,向品牌要效益、以品牌促发展,用企业业绩“说话”,有力推动了全市商标战略工作的实施。

从“卖原料”到“卖品牌

企业商标品牌红利逐步显现

“刚开始办企业一窍不通,工商局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手续都是他们领着我办。办理公司注册手续期间,工商人员了解到我的产品还没上市,建议先注册商标品牌,于是我先注册了商标‘地欣’牌生物有机肥。后来我才知道这一招非常有效。

产品进入市场半个月后,出现了很多仿冒品,这让我们真正意识到了注册商标的好处。因为提前注册了商标,我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权打假。”石家庄金太阳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打假时还没想到我的产品能销这么好,‘地欣’的名号因此一炮打响。通过打假抬高了我们的产品声誉,让‘地欣’牌生物有机肥销量一年比一年高。

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从打假这个过程中,他慢慢认识到有了品牌的产品更好卖,外延产品也能够被消费者认可。思路决定出路,于是他下功夫了解了知名、著名、驰名商标的区别,心中有了新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向着“驰名商标”进军。目前,在工商部门的再一次指导帮助下,企业如愿以偿,“地欣”荣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国内生物有机肥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品牌。

而“晋州鸭梨”作为我市有名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形成的产业链,可为当地农民贡献数千元的年人均纯收入。而一些商标使用单位以平均每斤高出普通鸭梨一角钱的价格收购“晋州鸭梨”种植基地的鸭梨,可直接增加农民收益4700万元。

品牌兴企助民富,企业品牌红利可见一斑。

驰名商标虽回归立法本意

但其品牌价值仍不可小觑

说到品牌红利,我们不得不提“驰名商标”,因为驰名商标不仅是企业曾经的“金字招牌”,更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从声名远播的“华北”制药、“石药”、“神威”药业,到迅速兴起的“威纳邦”日化、“翼辰”焊材、“地欣”生物有机肥,近年来,我市驰名商标从2010年初的20件增至目前的44件(含辛集9件),占全省驰名商标总数的20%以上。

众所周知,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新《商标法》中,明确禁止生产者、经营者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广告宣传及其他商业活动的规定。驰名商标的有关规定,厘清了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引导其回归立法本意。但是,我认为这并不影响‘驰名商标’的品牌价值。”市工商局副局长尹兵辉表示,法律层面扩大保护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驰名商标的价值体现,在企业招标、产品出口和签订销售合同等方面也是起着特殊作用。比如,藁城有一家卫浴厂家,其产品牌子“金品”曾是著名商标,目前已是驰名商标,随着品牌升级,产品销售渠道也拓宽了许多。

神威药业副总裁李振雨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一个响亮的品牌,是一个企业深刻文化内涵和软实力的体现,更是企业增收达效的有力保证。”据悉,拥有三个驰名商标的“神威”药业,除了原有“神威”、“五福”外,2012年年底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神苗”,仅一年时间就为企业增加了7000万元的收益。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