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铸就城市灵魂

23.09.2017  19:13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在太行之麓,滹沱河畔,河北省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传递着城市的温暖,凝聚着发展的力量,吹拂着文明的新风,点亮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灯,创造着千万人民的幸福生活。

2017年,对石家庄和每一位市民来说,都将是不寻常的一年。 2017年是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评之年,也是石家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之年。近年来,全市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一路高歌,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迈开了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铿锵步伐。

锲而不舍 追求文明的高度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最高的综合性荣誉,对于打造城市品位、提升市民素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以创建为民的情怀、坚持不懈的努力、求真务实的作风,依靠全市上千万人民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3月2日,我市召开文明委全体(扩大)会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切实把创城责任扛起来,把任务落实下去,坚决把创建任务抓实抓好。

我市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邢国辉为政委,市长邓沛然为总指挥的创建指挥部。成立了10个创建工作部,各由一名市领导牵头负责,每周一调度,两周一督导,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市创建办专门组织15个督导组,对全市所有测评点位开展不间断拉网式督导检查,对发现问题列出台账清单,及时通报调度,限期整改落实。

各级领导身先士卒,深入一线,现场指挥,广大基层干部顶烈日,冒酷暑,在社区,拆除私搭乱建,清理垃圾,清除小广告;在街道,清理占道经营,清除违章建筑;在路口,整治不文明交通行为。创建让城市更美丽,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创建让大家凝心聚力,体现出空前的热情、空前的干劲、空前的团结,创出了精神,创出了作风,创出了民心。通过全市上下齐心努力,创建的成果已经为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城市管理秩序、交通秩序明显好转,老旧小区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创建工作的满意率明显提升。

润物无声 涵育文明的心灵

今天的石家庄,一股蓬勃生长、向上向善的新风扑面而来——漫步城乡大街小巷,制作精美、各具特色的公益广告赏心悦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春风化雨,正潜移默化地引领社会新风尚,汇聚正能量,成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抹亮丽的底色。

我市坚持认知认同与实践养成并重,在“融入”二字上下功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大在新闻媒体、机关、学校、社区、窗口单位和城市道路、公共环境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如今走在省会大街小巷,无论道路边的路灯杆、建筑工地围挡、商家LED电子显示屏,还是商场、银行、行政服务窗口,无论翻阅报纸或是打开电视,随处都能看到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益广告。

为了更好融入市民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益广告不仅在数量上增多,在形式上也不断创新,更加注重与周围环境和人文特征的结合。出现了落地铁艺公益广告、道旗广告、工艺字式、街景式、灯箱式、园林绿雕式等多种形式设置公益广告,在外观上,被制作成了书卷、灯笼、折扇、中国结等各种富有传统特色的形状,配以不同风格的精美画面,不仅成了城市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也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明的熏陶,切身感受到了创城的热潮。

“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勤劳节俭,乃治家上策”……今年,省会儿童少年活动中心改造升级,大量加入家风家训主题的元素,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家风家训”主题公园。公园包括以宣扬家风家训为主题的文化展馆、以新24孝为内容的文化长廊,用卧薪尝胆、凿壁偷光等成语雕塑串联的文化小路,以朱子家训、治家格言为背景的文化广场,以《诫子训》《游子吟》《孟母三迁》典故命名的风亭。传统文化融入休闲观光,使孩子们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更好地接受文化的熏陶。

去年以来,我市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创新举措。目前,包括家风家训主题公园、正定县高远历史文化博物馆等10处涵育基地已基本建设完毕,更多的基地正在招标和筹划建设中。每个涵育基地展出内容反映出的人文思想、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凡人善举 引领文明的风尚

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

建立孝道活动中心,弘扬孝德文化的“中国好人”李耀青;“7·19”特大洪灾中为及时转移村民不顾个人安危的道德模范王生廷;危难时刻显身手,无私奉献守护人民群众安全的好民警、“河北好人”刘兴……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我市注重发掘典型,用群众身边的道德榜样来引领社会风尚,推出了一批批先进典型,使崇德向善、学习先进在省会成为新风尚。

2017年以来,我市20人被评选为第五届“道德模范”,16人被评为“河北好人”,11个家庭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家庭”,2人次被评为“中国好人”。同时,广泛开展“美德故事人人讲”、百姓故事汇、寻找新乡贤、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等特色活动。省、市级文明单位普遍设置“善行功德榜”,用来宣传本单位系统的先进人物或省、市级道德模范。建立“好人公园”、道德模范公园,大力弘扬好人精神。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提高全市志愿服务工作水平,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们在创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创城。全市113个市直党政机关及驻石央企、金融行业万余名党员志愿服务者连续五次在每月第一个星期六深入100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了第四届“鲜花送雷锋 善美在省城”大型公益活动,万余名送花志愿者向6000余名“身边雷锋”送上鲜花。

“五彩石”文明宣传志愿服务队创作“文明”主题系列文艺作品,深入社区开展群众性演出宣传,目前已经走进12个社区,服务群众近万人。洪顺曲艺社文艺志愿者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编排了系列作品,走进公园广场、学校、社区进行公益巡演活动,目前已进行12场巡回演出。

大力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截至目前,共建设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2400余个,特别是重点打造了民族路商业街、东风路商业街、广安大街等8个特色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有效提升了我市志愿服务站点建设的层次。

以文化人 百姓幸福馨香远溢

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市通过积极推进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措施,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站”,充分发挥了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提升了市民素质和城市品位,为文明城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咱石家庄的大剧院真是好气派啊!”7月22日傍晚,家住省会西苑小区的王峰老人带着老伴儿来到了刚刚落成的石家庄大剧院观看演出。瞧着眼前这座造型别致的建筑,两位老人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我市的一座文化地标,石家庄大剧院今年6月中旬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建成,不仅让省会增加了一个文化展示窗口,更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场所盘根在城市肌理的深处,与百姓的幸福指数紧密相关。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对文化载体的投入力度,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相继出台了《省会都市区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关于加强省会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省会文化建设的意见》。如今,全市的文化设施面貌明显改观,切实做到了让文化设施惠及于民,发挥寓教于乐的积极作用。

2017年6月6日,中国报告文学最高奖——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在徐迟的家乡湖州颁奖,我市青年作家程雪莉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寻找平山团》荣获该奖项。组委会对她的颁奖词是:“她用五年时光,从红色西柏坡出发,辗转2万里,寻找那个承载国家和民族骄傲的团体。”

让文艺作品更具生命力、更有影响力、更富感召力,不仅仅是程雪莉的个人追求,更是省会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集体共识。近年来,全市的文艺工作者坚持围绕中国梦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石家庄,创作了一批彰显我市特色、富有时代气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艺术生产,春风遍野,花树千处。

市河北梆子剧团克服条件艰苦、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创排的现代戏《女人九香》,荣获了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奖”。这是我市大型剧目时隔6年,再次荣膺该奖,也是我省河北梆子剧种舞台剧第一次荣获这一全国大奖。此外还有该团创排的《百合岭》、市评剧院一团创排的《安娥》、市京剧团创排的《奚啸伯》等等。这一部部或取材于历史,或观照现实的精品剧目,充分反映了我市近年来努力打造艺术精品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了我市艺术事业的实力和水平……这些文艺精品的成功推出,不仅让人们对石家庄有了全新的认识,激发了大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增强了城市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精神认同度。

近年来,我市还不断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打造了“燕赵讲坛”、“彩色周末”、“引进高雅艺术演出”、“鼓王争霸赛”、“一月一名剧”、“石演大舞台”等一批有特色的文化品牌。这些闪光的文化品牌活动用先进的文化重铸着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持续提升着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随着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多,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广大市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喜欢文艺的市民王大治告诉记者:“以前周末没得玩,现在假期忙不过来,前天带孩子去美术馆看展览,昨天陪父母听了会儿讲座,今天跟朋友一起去看话剧……感觉咱‘国际庄’活动越来越多了,而且高端大气上档次。”

目前,通过文化引领,市民的精神面貌、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正不断提升,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脚步也更加坚实有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犹如一场“幸福风暴”,将文明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基因,具化为每个市民的行动,构筑起一座文明和谐的幸福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