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05.03.2015  12:12

我市出台《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本报记者 侯天仪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2015年全市将力争创建100个小麦、玉米万亩绿色高产攻关示范片,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建成20个市级蔬菜标准园,15个现代果品示范区,发展名特优果品10万亩,新创建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00个;谋划建设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力争达到180个,亿元以上大项目占比达到40%以上。

同时,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扩大试点范围,2015年力争全市试点村达到10个以上。加快推进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加快林权配套改革,探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深入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修订落实粮食生产核心区保护规划,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鼓励粮食购销、加工企业通过土地规模流转,建立长期稳定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2015年全市力争创建100个小麦、玉米万亩绿色高产攻关示范片,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坚持“稳粮、增畜、扩菜、优果”,突出发展设施蔬菜、观光农业,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示范创建,加快乳粉用奶牛场标准化建设。2015年确保建成20个市级蔬菜标准园,15个现代果品示范区,发展名特优果品10万亩,新创建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00个。

强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努力将我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北方生态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区域农业科技装备研发展示中心、全国现代农业金融创新试点和华北地区农业企业总部基地,为华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典范。

加大农业项目争引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15行动计划”,努力建成一批小麦、玉米、小杂粮加工产业园区。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实施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2015年全市谋划建设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力争达到180个,亿元以上大项目占比达到40%以上。

加快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启动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片区建设,以独资、联办等方式投资示范片区,2015年力争在主城区周边区域谋划建设4个示范片区,每个片区建成1个至2个1000亩以上的精品农业园。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把省会主城区周边区域打造成功能全、有品位,出行便利,深受城乡居民欢迎的农业休闲游乐区。

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认真落实中央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集中支持都市现代农业、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革命老区重点村建设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等重点。

推进科技创新 强化农业支撑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和应用。以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为龙头,加强市、县农业科研院(所)建设,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科研开发。2015年争取获得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全年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新品种5个以上。

着力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种子质量检验和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与种子企业联合建立种子基地。2015年建成市级示范园8个,每个农村县(市、区)建成县级示范园1至2个。

加快完善农业新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体系。积极构建“首席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普通农户”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探索实行专家包县(市、区)、技术指导员包户制度,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

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县级农产品综合质量检验中心建设,完善和提升乡村站点检测能力,保障生态安全。2015年,新增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点30个,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规范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12316三农服务热线”综合服务和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探索推广农业物联网可看、可用、可持续、可推广的应用模式。2015年,建成藁城等9个县(区)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典型,农业物联网应用温室达到100个以上。

理顺农村人才培养体系。落实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到农村创业。积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2015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以上,培训农民100万人次以上。

促进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启动引横入城库河联通工程,推进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及配套工程建设和中小河流整治、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5年,开工建设市内3座地表水厂和15座县级水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3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继续推进省会周边西山,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滹沱河、大沙河、磁河“一山两库三河”生态绿化和太行山绿化、封山育林及乡村道路绿化等攻坚工程。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强力推进节能环保采暖炉应用,以省会主城区周边和正定、藁城、鹿泉、栾城“三区一县”为重点,2015年,力争推广节能环保采暖炉10万台以上,建成农村户用沼气8400个,实施粪污治理工程200个以上。

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体系。促进农业行政执法由单项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由单纯管理向管理与服务并进转变,不断提高农业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坚决打击制售假农药、假种子等假冒伪劣行为。

深化农村改革 健全完善创新驱动机制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2015年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力争达到60%以上。完善市、县、乡(镇)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探索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的准入、监管和风险保障金制度。

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农机、植保、田间管理、劳务服务等新型农民合作社,鼓励社会资本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创办农业公司,重点发展一批以“农业公司+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加销一体化综合体。2015年,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1.3万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000家。

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总结推广矿区涧底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试点经验,稳步扩大试点范围,2015年力争全市试点村达到10个以上。加快推进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开展水权确权登记试点,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流转方式。加快林权配套改革,探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鼓励企业或个人参与碳汇林业建设。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支持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预期收益、林权抵押贷款业务,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三农”担保公司,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商业新险种,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基层供销社改造,创新供销社治理机制,推广订单式、托管式规模化服务模式,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服务的骨干力量。按加强对县级社综合改革的督导考核,2015年,全市基本建立起“现代服务网络+合作社联合社体系+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三位一体的组织构架。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深入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推进农村面貌改造由单村改造向集中连片改造转变,加大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能源推广应用力度,高标准打造出正定京广铁路以西、平山西柏坡2个省级农村面貌改造重点片区,实现鹿泉、栾城、藁城、矿区农村改造全覆盖。

加快革命老区重点村建设。把加快革命老区重点村建设放到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力争通过3年努力,大幅缩小革命老区与全市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2015年,在首批启动142个革命老区重点村建设的基础上,全市再启动33个重点村建设,确保建设项目达到200个以上。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保障水平,推进新农合即时结算工作,尽快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出院即报”。2015年所有乡镇卫生院建成公共卫生科并规范运行,继续抓好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创建。

强力推进扶贫攻坚行动。以县为主体,以片区扶贫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精准扶贫攻坚。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股份合作制经济和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壮大设施蔬菜、优质果品、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扶贫产业。2015年,全面启动271个贫困村的帮扶工作,确保5万以上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平山县力争脱贫出列。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