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2.03.2019  15:04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今年两会期间,如何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集群等,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文彤:

“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统筹推进

政务互联网化需要新型技术手段作为基础和保障。今年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之年,政府既要着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也要做好以新型基础设施为基础,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但就目前来看,“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仍存在网络化转化不足、在线政务模块碎片化、政务信息资源标准缺失、系统安全性欠佳等问题。“互联网+”政务服务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要建立健全的领导机构,设立“互联网+”政务服务首席政务服务官和首席数据官,负责召开跨部门跨区域联席会议、对行政服务内容进行系统规划和流程优化、定期协商政务服务协同以及数据交换标准体系等工作。破除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和互联网分布式存在的藩篱,增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统一性。加快构建全流程一体化的在线服务平台,加强政务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研发,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进一步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选取一些条件具备的地方,试点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与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相促进、同步放大。

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刘利华:

工业互联网服务传统制造业大有可为

推进工业互联网服务传统制造业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一是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存量、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比如节能降耗、减少用工量、压缩运输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工业互联网有利于扩大增量,更好地支撑先进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实现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增加企业利润,推动整个制造服务体系的智能化,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三是工业互联网有利于融通发展,促进创新创业。通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资源跨行业、跨地域、跨时空的快速汇聚。

为加快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与布局,政府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包括5G网络在内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受市场欢迎的应用平台的打造和发展,同时加快标识解析体系规划建设,加快相关标准规范制定。刘利华强调,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要继续秉持开放发展理念、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社会一起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共同促进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伦理研究

人工智能伦理将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基石,要抓住人工智能的战略机遇期,加快伦理研究和创新步伐,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竞争优势。

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跨学科领域的行业专家、人工智能企业代表、行业用户和公众等相关方,开展人工智能伦理的研究和顶层设计,推进行业健康发展。

一是明确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统筹各方力量,加强相关研究,以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为终极目标,兼顾行业创新发展,明确人工智能在安全、隐私、公平等方面的伦理原则,制定人工智能伦理的指导性文件,对涉及人工智能伦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评估和指导。

二是强化领军企业担当,加快人工智能伦理原则落地。在信息推荐、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热点领域,推进企业引领示范,在产品设计和业务运营中贯彻人工智能伦理原则,让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帮助人们成长,获得更多发展机会。鼓励企业探索解决实践中产生的人工智能伦理新问题,共享行业经验,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和伦理的协同发展,。

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引领行业发展,凝聚全球共识。要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研究和制定,及早识别禁区,吸收和弘扬“以人为本”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让技术创新更好地造福人类,为国际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贡献中国智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

应将核心零部件纳入首台套保险范畴

目前我国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如基础设计及工程验证体系不够完善,基础工业较为薄弱制约了核心部件国产化进程,国产零部件可靠性、稳定性仍然不足。以盾构机产业为例,尽管整机零部件国产化工作逐年提升,但部分已实现国产化的元器件及系统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方面仍存在差距,如除尘风机、锚杆钻机、导向系统高精度激光棱镜等机、电、液、光学领域的核心器件和系统。

我国应明确各类型核心零部件,特别是关键共性产品的路线图及创新目标,建立国家核心零部件研发创新体系、试验检测体系。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实际需要,按照轻重缓急原则,整理和发布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核心零部件产品清单。

同时,通过政府或行业协会整合资源,明确不同核心零部件产品研制的实施主体,建立以主机企业牵头为主,配套企业与科研院所等单位联合攻关机制,制定不同类型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方案,构建国产核心零部件研发创新体系。依托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建立共性核心零部件研发试验平台,制定完善的产品技术标准,打造具备行业公信力的检测试验平台,构建国产核心零部件试验检测体系。相关部门应将核心零部件纳入首台套保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