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气温坐上直升机 今日最高温将达31度

21.04.2015  11:17

  雨后天空朦朦胧胧,是雾是霾?

  专家分析:早晨是雾后期有霾,主因是细颗粒物吸湿性增长和风力偏弱

  燕赵都市报记者李春炜王永晨

   核心提示: 上个周末,石家庄下起了连绵细雨,许多市民以为空气会变好,没想到希望落空了。继前天的轻度污染之后,昨日上午,省会市区一直是雾蒙蒙的,多数时段仍停留在轻度污染状态。有读者问道,为什么细雨下了不短时间也没能让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昨天灰蒙蒙的天空里是雾还是霾?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雨后雾蒙蒙,是雾还是霾?

  昨日早晨,连续两日阴雨后的省会却又变得雾蒙蒙,远处的高楼好像蒙上了一层纱,朦朦胧胧的,看不清。“雨后天空雾蒙蒙的,这是雾还是霾呀?这次降雨好像没能送来好天,这是怎么回事?”省会市民贺先生问。

  对此,石家庄气象台的气象专家告诉记者,连日来的降水蓄积了足够的水分,雨停后空气湿度也更容易达到饱和,加上早晨的低温条件下,水汽很容易凝结,形成雾。其中,昨日上午8点之前的相对湿度一度在90%以上,因此市民肉眼所见的灰蒙蒙,主要是雾,而不是霾。

  不过,随着太阳的出现,省会的相对湿度在逐渐降低。随着湿度的改变,烟尘等颗粒物的增多,雾与霾也会转化,变成雾霾混合物,这对空气质量是有一定影响的。

   -这次降雨未能送来蓝天

  “出门觉得空气清新了不少,为什么还是轻度污染呢?”市民张女士说,下雨之后,她曾经查过空气质量,发现这几天都没有好天出现,对此她感到很是不解:“这次降雨为啥没带来好天呢?

  的确,据监测显示,在降雨前的15至17日,省会空气质量均构成污染级别,但主要污染物以pm10为主,其中两天为轻度污染,一天为中度污染。18日,19日,省会虽有降雨,空气质量却并不如人意。其中,18日,石家庄AQI指数达到了175,为中度污染级别,19日AQI指数虽然下降到了122,但仍没能脱离污染的状况。两日的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

  而昨日雨后雾蒙蒙的天气中,省会空气质量也没有明显好转。记者查询河北省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及发布系统看到,昨日早晨前省会空气质量曾短时处于良好状态,但指数偏高。早晨以后,多数时段处在轻度污染级别,其中,少数时段AQI指数还上升到了150以上,达到了中度污染的程度,首要污染物为PM2.5。直到下午5时,空气质量才转为良好状态。

   -雨前雨后污染物“魁首”转换

  对此,环保专家分析,从18日-20日,省会的主要污染物为PM2.5,而PM2.5之所以未能下降明显,主要是因为虽有降雨但缺少风助力。

  “降雨能有效降低了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比如在此轮降雨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数值都有明显下降。”他说,而对于PM2.5而言,当出现刮风、降雨等有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天气时,刮风比降雨对PM2.5的作用更加明显。“PM2.5颗粒较小,因此不易受降雨影响。”专家分析,相对而言,刮风会更容易让其消散。而周末两日的降雨虽然雨量不小,但风不大,空气流动性较差,pm2.5因此没能明显下跌。

  “这一特征与PM10恰好相反。”专家说,出现降雨时,PM10以上的大颗粒物比PM2.5浓度下降明显,刮风时,PM2.5浓度则比PM10以上的大颗粒物下降明显。

  他举例说,在降雨来之前,16日、17日,省会空气质量一直处于轻度污染级别,但主要污染物却是PM10,其中PM2.5在颗粒物污染物所占比重在30%左右,而18日、19日阴雨天中,PM2.5以上的大颗粒物浓度下降明显,主要污染物则变成了PM2.5。

  同时,他分析说,降雨后,空气中湿度大、雾气重,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容易吸湿性增长,这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所谓吸湿性增长,通俗地讲,就是悬浮的细颗粒物吸附了空气中的水分,导致体积增大。加上昨日省会的天气扩散条件不好,局部污染源易堆积,从而造成空气质量超标。

   -今日风刮天晴气温升,空气有望转好

  虽然昨日没能迎来期望中的蓝天,但今日开始,随着风的来临,石家庄天空状况将会转好,气温也会坐上直升机,迅速上升。据气象预报显示,今日省会天气以晴为主,有偏南风3-4级,最高气温预计将上升到31度。

  对此,气象专家提醒市民,近期天气多变,市民出行要及时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服,尤其是孩子和老人更要注意。同时,建议市民多饮水,少吃辛辣食物,注意肠胃保暖,多吃蔬菜水果。

  同时,专家提醒市民,虽然白天时段省会天气像进入“夏季时空”,但早晚仍保持在“春季时空”,市民早晚出行最好多添一件衣服,注意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感染疾病。

   -相关链接

   如何区别雾与霾

  燕赵都市网讯(记者李春炜通讯员孙云)雾与霾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对此,石家庄气象台的气象专家解释说,雾和霾主要有以下区别:

  1.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和水平能见度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60%的叫霾,60%~90%之间的主要成分是轻雾;就能见度来区分: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

  2.另外,霾和雾还有一些肉眼看得见的“不一样”:雾的垂直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霾则有1千米~3千米。

  3.雾的颜色常为乳白色,而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4.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5.大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的夜间和清晨,日出后逐渐消散(也有例外);而霾在一天任何时段均可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