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取消“奖牌榜”不能治本

10.02.2015  14:05

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魏纪中:

仅取消“奖牌榜”不能治本

体育总局和各省区市应取消金牌任务和指标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针对近期被热议的“全运会不再设置奖牌榜”的话题,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魏纪中表示,仅取消“奖牌榜”还不能治本,关键在于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区市不应下达金牌任务和指标。

正在国外出差的魏纪中通过短信表达了他对此事的看法。他表示:“我认为现在对体育改革和体育产业改革的讨论还未深入。全运会问题岂止是不排金牌榜。

在魏纪中看来,全运会国家体育总局不排名并非“壮士断腕”之举。他表示:“总局不给管理中心分配奥运金牌指标,各省区市不给体育局下达全运会名次任务,我看才是初步治本。全运会规程总局要用真正改革精神重新制定,全运会要引进中立监督机制,成立由非总局人员组成的仲裁委员会,全运会竞赛政策要真的向后进省区市倾斜,同时要鼓励运动员赛出好成绩。

魏纪中所谈的“金牌指标”问题在中国体育界是“公开的秘密”。在参加奥运会、冬奥会等国际大赛前,国家体育总局通常都不会对外公布他们的夺金目标。但是,总局内部对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都有明确的指标任务。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全运会上,各省区市通常也对其体育主管部门下达奖牌排名的任务。

1月2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通报中称,体育总局对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只公布比赛成绩榜,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

但在1月30日,一份《关于第十三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草案)的通知》的文件出现在体育总局官网上,其中涉及将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公布代表团成绩榜”等内容。此文公布之后,给外界造成国家体育总局“自相矛盾”的印象,引发热议。

全运金牌榜 从极端到极端

■刘 真

金牌榜没有了,金牌榜又有了,金牌榜又没了。如果简短总结一下国家体育总局进入2015年后干了哪些事儿,前面三句话就能概括。一个全运会的金牌榜,最近让体育总局就有点吃不消。

1月26日的时候,中纪委网站公布了体育总局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其中透露,总局今后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而有意思的是,就在1月30日,总局将下届全运会竞赛规程总则(草案)下发到了各地方体育部门,规程里明确指出,“代表团成绩榜包括金、银、铜牌数和总分数”。当然这件事最初只是在体育系统内部传达,过了几天才被细心的网友发现,原来大家都被总局的文字把戏忽悠了,那个被取消的金牌榜,还在那里。

事情再次发酵,总局领导又赶紧站出来澄清,是“工作人员失误”。到底是失误还是借尸还魂已无关紧要,反正闹剧已经上演。

说到中国体育的积弊,全运会是绕不开的话题,中国体育最负面的东西,几乎都能在四年一届的全运会上找到案例。可是为了整改,总局一下子取消金牌榜,也让人觉得没诚意。全运会在世界体坛本就是一个奇葩的存在,而如果没了金牌榜,会让全运会变得更加奇葩。因为竞技体育赛事比得就是成绩,如果不比成绩,全运会将失去继续存在下去的合理性。

打个比方,取消全运会金牌榜就像用截肢的办法帮人减肥,简单粗暴且逻辑错乱。全运会乱象背后,其实是对奥运金牌的过度崇拜。1996年时,总局为调动地方培养奥运人才的积极性,出台了“将奥运奖牌带入全运会”举措,直接导致了全运会紧紧围绕奥运会生存的格局。当一届全运会关系到成千上万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的考核、前途和荣辱,身处其中的人没法对其不重视,金牌榜只不过是个象征而已。以为取消个金牌榜就能将中国体育的积弊一扫而净,这想法岂不是太天真。反过来,既然这么做只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试问总局领导,这么做真的不是只为应付检查吗?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