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注意了,就医看病谨防“医托”诈骗!

17.12.2015  20:41

   导读:近期,北京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特大“医托”诈骗案件。此类现象严重损害了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扰乱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为此,河北省卫计委、省公安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整顿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依法查处打击“医托”诈骗活动的通知》(冀卫医函【2015】47号),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整顿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依法查处打“医托”诈骗活动集中行动。

医托在火车站与患者搭讪(图片来源于网络)

   石家庄卫监部门发布提示

  石家庄市卫生监督局执法人员介绍,“医托”实质上就是医疗骗子。他们把患者骗到一些小诊所甚至无执业资质的场所去看病,骗取钱财,甚至使用暴力手段对患者进行恐吓、敲诈。各地火车站出站口,长途汽车站,省、市级医院门诊大厅、诊室门口等地都是“医托”经常出没的地方。

  石家庄市卫生监督局郑重提醒患者:为了保障您的就医安全,请不要听信身份不明人员的蛊惑,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感觉上当受骗要保存好看病的相关票据,并及时拨打12320投诉举报。

   石家庄市卫计委要求市直各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院内安保力量的配备,积极采取各项措施防范“医托”,包括:

  1、在医院醒目位置和重点科室(妇科、不孕不育科、皮肤性病科、肿瘤科)设置提醒患者谨防“医托”的警示牌、粘贴防范标语、卡通图片;

  2、进行广泛宣传,通过院内广播和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

  3、公布举报电话,对已经上当受骗的患者告知投诉的途径和办法;

  4、医院安保、警务室人员加强在医院门诊大厅、重点科室及医院周边的巡视,一旦发现“医托”活动,及时提醒患者不要上当,并帮助引导患者方便就诊。

   唐山将打击“医托”诈骗 举报电话12356

  唐山市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将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整顿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依法查处打击“医托”诈骗活动集中行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据悉,此次集中行动中,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指导医疗机构对机构内及周边活动的“医托”情况进行摸排,搜集“医托”扰乱正常医疗秩序和涉嫌诈骗的案件线索,汇总并通报同级公安机关;各级公安机关将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对医疗机构及周边的巡逻守护,发现“医托”扰乱医疗机构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将依法予以处罚,维护医疗机构及周边良好的治安秩序;对涉嫌诈骗犯罪以及其他犯罪的,符合刑事立案标准的坚决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从事医疗咨询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

  唐山市卫生计生委提醒市民,如果发现身边有“医托”,可拨打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投诉举报电话12356进行举报。

   医托常用的欺骗方式

  一是“真情关怀”,对外地或农村患者热情招呼、询问病情,或借老乡之名,专骗“老乡”;

  二是移花接木,谎称某知名专家不在或者他们可以帮忙挂号;

  三是现身说法,通过各种感人的“患者故事”骗取患者信任,再推荐某医院;

  四是低价促销,谎称某地看病更便宜,诱骗误导患者。

   防医托六提示

  一、对于自称是“病友”、“患者家属”、“医生朋友”、“车站工作人员”、“医院工作人员”等的陌生人搭讪,及其提供医师、医疗机构治疗疾病的信息不要轻信,请理性看待各种渠道、媒体发布的医疗广告、医疗服务保健信息。

  二、请仔细查看医疗机构的各项公示信息(含但不限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中药饮片价格),与其悬挂的牌匾、出具的票据等是否一致。

  三、请仔细查看处方的药品名称是否公示,特别是中药饮片处方是否公开了各味饮片名称,价格是否与公示一致。

  四、就医后请保留好就诊的各项资料,包括门诊手册、处方、收费收据等。

  五、患者就诊前可登录北京卫生信息网查询医疗机构和医师的资质信息,登录北京卫生监督网查询就诊机构和医师的执业记录情况。

  六、患者在公共场所遇到类似“医托”(经常出没于医院挂号处、医院大门附近、地铁口、火车站、汽车站、各大网络论坛、健康交流网站、正规医院及周边旅馆的人员,往往采用欺骗方法引诱患者及家属到一些无医疗资格、水平不高的诊所、门诊部等就诊,部分医托甚至对患者进行恐吓、敲诈、抢夺财物)人员,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发现医疗机构存在公示信息不全、处方不公开等行为,请主动拒绝继续就医,并及时拨打公共卫生服务热线12320进行投诉举报。

   新闻链接

  所谓“医托”,就是医疗骗子。他们经常出没于大医院挂号处、门诊、大门附近及火车站、汽车站等地,用欺骗的方法将患者骗到一些技术水平较差的诊所、民营医院或“黑诊所”看病,收取高额挂号费、药费,甚至对患者进行恐吓、敲诈,抢夺财物。

  “医托”的主要目标是拎着行李的外地患者。他们往往主动搭讪,套近乎,拉“老乡”,询问患者的病情。不管患者得了什么病,“医托”都会谎称也得过,或家里人得过,然后介绍该病如何难治,辗转找到什么专家治愈了。患者往往因无防备而喜出望外,“医托”便“热情”地说明地址,“免费”带路。

(据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唐山日报、人民网等媒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