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市中院人民陪审员首次上岗参与审判

24.10.2016  17:20

10月21日下午,秋风习习,原海港区实验小学退休教师王彩云老人心情比较激动,因为她今天作为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陪审员像法官一样坐上审判台开始“坐堂问案”。而且参与审理的不是一般的案子,而是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两名经验丰富的刑事法官戴强、陈彩东共同审理的一起被告人王某某涉嫌故意伤害致死的刑事大案。

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实现人民参与审判活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也是实现审判工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的重要渠道。人民陪审员制度最早始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根据地。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单行法律《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2005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党中央对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为新时期人民陪审员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认真落实中央全会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的部署要求,今年5月,省高级法院下发了《关于试行中级人民法院选任人民陪审员的通知》,明确规定在全省范围内试行中级人民法院选任人民陪审员工作,要求各中级法院选任的人民陪审员数量原则上不少于法官数的2倍。此前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工作仅限于基层法院,中院审判案件依法应当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从辖区内基层法院陪审员名单中随机抽取确定。

2015年9月25日至12月29日,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两次进行人民陪审员的选拔,通过人大常委会共任命了150名中级法院人民陪审员,并召开了选任工作新闻发布会,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薛文明宣布,中院人民陪审员将与人民法官共同完成相关案件审判工作。

按照上级要求,该院院党组研究制定了《选任人民陪审员工作实施方案》,分别在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和秦皇岛法院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发布了人民陪审员选任公告。报名人员涵盖了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教师、金融从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农民、企业职工、社区工作者、新闻从业人员、退伍军人、自由从业人员等10多个行业。报名人员中除少数为高中学历外,大多数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全市两级法院已经有761名(其中,县区法院611名)人民陪审员,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63岁,平均年龄40岁。今年6月17日,市中院通过发放学习资料、集中授课、庭审观摩等形式对人民陪审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审判程序,增强业务技能。同时,建立陪审员信息库,做好随机抽取参加案件审理的有关工作,并在陪审员的使用、管理、考核、退出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制定有关制度,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今年10月,中院主管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立案一庭从所有中院人民陪审员信息库中抽取18名人员作为第一批参与上岗的人员,根据个人意愿,分为刑事、民事、商事、行政、执行五个类别,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让他们有序参与审判工作,王彩云作为中级法院的第一位上岗的人民陪审员被选中参与刑事审判。

正式参与审判前,中院立案一庭召集第一批18名参与审判的人民陪审员进行了座谈,组织大家学习了《关于人民陪审员的日常审判管理细则(试行)》,并对大家介绍了人民陪审员的相关待遇、工作方向、管理等问题。王彩云今年59岁,是所有陪审员中年龄最大的,退休前是海港区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有着37年教育工作经验,对退休后被任命为人民陪审员,感到肩上担上了沉甸甸的责任,表示一定要努力认真学习,提升审判业务知识和能力,为正确参与司法审判作出自己的贡献。

庭审结束后,王彩云对记者谈了自己的体会:作为中院选拔的首批人民陪审员第一个参与审判,我不仅感到自豪和骄傲,还感到肩上责任十分重大。未走上审判台前,我比较紧张,想到是不是真的参与审判,坐上审判台后,法官们非常尊重我,不断和我交换对案情的看法。我还对被告人提了“你和被告人生前感情好不好?你们的孩子是不是你们两人亲生的?”等5个问题,我感到和法官一样参与了审理,我充分进入了状态。现在我只觉得法律知识匮乏,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以适应中院人民陪审员的工作需要。

秦皇岛市中院副调研员、政治部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甘军对今天中院人民陪审员首次参与案件审理表示: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可以起到监督司法,弥补法官力量不足,有效化解案多人少矛盾,促进司法效率的提升。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人民陪审员能更好地宣传和普及法律,促进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提高,同时也是法院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