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告别“低头族”过个“走心年”

10.02.2015  15:43

    春节回家,你会带上什么礼物,给父母,给家人,给亲朋?

    早过了物质匮乏、物流不畅的年代, 交通 网络、连锁商业、电子商务互联互通,五湖四海的风景旅程、千里之外稀奇古怪的八方特产,拨个电话动下鼠标就可在家坐等送货上门,回家的人们再也不用大包小裹手提肩扛、东贩西运,想给家人朋友带上一两件他们需要又能引发 节日 惊喜的新鲜别致的礼物,也越来越难。

    家里的老父老母,其实只有一个愿望:什么都不用带,只要带上你们自己回来,就好。

    逢年过节,从紧张忙碌一成不变的工作节奏中停摆,阖家团聚,原本就是中国传统,“常回家看看”、“最大的孝顺是陪伴”的观念,近些年来也逐渐深入人心。但是,扪心自问,踏上归程或是身在家中的你,真的做到“带上自己回家”了吗?

    微信圈里,有人刚刚转发一则“教养帖”,集中了几十项在中西方社会 历史 的积淀中形成的待人处世基本行为规范、礼貌礼仪,比如在饭桌上不要只盯着吃自己喜欢的菜,不顾他人;比如将刀、剪等锐器递给他人时,要将尖端向着自己;比如行路中的谦让,同行时让老幼妇女和宾客走在更安全的内侧;比如聊天说话时,要双眼注视对方,认真倾听,不要走神敷衍或随意打断……每一种礼节习惯的缺失、自私粗鲁的盛行,或者都令人痛心疾首,但在我看来,今天的“教养帖”里,最需要“置顶”的,是一条新规则:在约会、交际场合,务必放下手机,不做低头族——请将你的眼神和注意力从手机世界拔脱出来,多与身边人对视、交流,而不是目在神游、心不在焉地敷衍他们。

    春节回家的日子,尤其如此。

    从游戏到聊天软件,从电影电视剧到新闻八卦,手机彻底变为移动多媒体 娱乐 终端,越来越多的人们随之变成整天埋头于小小手机屏幕的“低头族”。有统计称,每个中国人平均每天要碰触150次手机,京津沪深等一线城市人均每日使用手机时间都在五六个小时以上,脱离手机几分钟就会惶惶不安,生怕漏掉了什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