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明显

13.11.2017  15:13

  11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京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报告》指出,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持续下降,转移势头有所减弱;家庭化流动趋势明显,家庭户平均规模保持在2.5人以上,2人及以上的流动人口家庭户占81.8%以上,在流入地生育、就医、养老的比例不断上升,对相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需求持续增长。

  《报告》指出,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在2011年~2014年间持续增长,自2015年开始下降,2015年、2016年为2.47亿人和2.45亿人,分别较上一年减少568万人和171万人。人口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人口继续向城市群聚集。流动人口平均居留时间(年)持续上升,由2011年的4.8年升至2016年的5.7年。80后、90后新生代流动人口比例稳步增长,2016年达64.7%,已成为流动人口中的主力军。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司长王谦解释,2016年人口流动迁移出现的特点,是政策环境、户籍转移、青年劳动力供给减少、临时性返乡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流动人口总量在减少,主要受国家最近几年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的影响,比如进一步推进户籍改革,推动一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出台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等相关政策,还有一些城市提出了人口调控的目标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受经济周期波动的临时性影响,返乡农民工增加。

  王谦说,尽管6年来流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有升有降,但仍保持较大比重。可以预见,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仍将是我国人口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现象。

  《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至少参加一种医疗保险的比例是91.1%。流动人口中有0~6岁子女的育龄妇女孕期建档率达到90%,产后42天内接受健康检查的比例达到83.8%。流动人口子女免费疫苗接种比例为97.9%。在流入地居住半年及以上的流动人口中,35.4%在所在社区建立了健康档案。流动人口对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总体比较满意。

  《报告》指出,不了解国家的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政策、缺少必要的健康知识,是目前影响流动人口接受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的主要障碍。健康教育应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政策宣传相结合。调查发现,与儿童和老人相比,劳动年龄人群在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的利用上相对薄弱。建议采取“抓两头(儿童和老人)带中间(劳动年龄人群)”的策略,落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

不断增强流动人口获得感归属感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近日在四川省成卫生厅
北京启动“新市民健康新干线”
  12月4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举办“美好人生,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