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通关一体化将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23.09.2014  15:19

□河北日报、河北网记者 王成果

初秋的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入驻企业厂房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随着9月22日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的一体化,曹妃甸保税区与京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间的保税货物流转,将不再按照转关运输办理,企业可以自行运输,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耗时更少、成本更低、自由更大的好消息。

这原本只是石家庄海关驻曹妃甸办事处辖区内推行的一项新举措——货物流转自行运输制度,是指经海关注册登记的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可以在本关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本关区港口之间自行运输货物。然而随着京津冀“三地通关、如同一关”后,这项举措的适用范围也从本关区扩展到了三地关区。

曹妃甸综合保税区企业与京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之间的保税货物流转,可以省去转关运输手续,由企业自行运输。”石家庄海关驻曹妃甸办事处主任高音介绍。

而这仅仅是通关一体化给这个年轻的保税区带来的利好之一。截至目前,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内已有注册企业25家,自今日起,除货物流转自行运输外,企业可在三地海关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简化无纸化通关随附单据、集中汇总征税等多项便利。

改革将为生产要素在京津冀范围内跨区域自由流动创造更加便捷的条件,促进三地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布局和上下游联动机制。”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处长刘静玉认为。

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加速的不仅仅是三地综合保税区之间的互通互联,还在更大范围内打通了京津冀区域商贸物流通道。例如,过去京津冀地区企业进出口要通过不同的口岸实施报关,如果跨区,要实施多次报关,以及多次验货。据省商务厅相关数据显示,我省出口货物约有90%从天津的港口运输出口,因此企业也多选择在天津海关报关。而今后,只需一次报关,且可以就近选择海关。因此今天通关一体化现场,便有不少我省企业选择了就近在石家庄海关报关。对于不需要查验的货物,天津海关接到石家庄海关的放行指令后,将自动抬杆放行。

此后,得益于一体化改革,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新港、曹妃甸港、京唐港、秦皇岛港等区域内重要交通物流枢纽的海关通关将实现无缝对接。

正是基于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区域内经济体的深度融合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三地企业间的联动性、融合度影响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速度。而三地海关监管和服务实现优势集成、资源整合和专业分工,打破管理区域界限,将使过去企业布局受海关布局影响的痕迹逐渐弱化,有望促进企业跨区域转移,长远来看,将使三地产业分工更趋合理。

专题: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