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有形无形之手一个也不能少

19.05.2015  23:59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孙占稳

5月18日,京津冀2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共同发出“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倡议,呼吁京津冀统一治理生态、推广环保创新技术成果、倡导低碳生活,多方合力应对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

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高端会议上的这次发声,喊出了三地1亿多人的心声。

解决京津冀区域目前的生态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联防联控、协同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会上说。

然而,京津与河北发展水平的差异,制约着生态协同发展的步伐。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认为,这就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共同推动。

有形之手”毫不含糊。目前,国家层面已先后发布79项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和65项强制性能效标准,为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批准发布了第五阶段的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国家标准,以及锅炉、水泥、砖瓦、电子、玻璃等一批重要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规范和监督执法依据。

专家呼吁,还可以从鼓励生产公共产品的角度出发,对“绿色金融”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制定免税、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发展中。

无形之手”以柔克刚。在此次会议上,新奥集团启动了廊坊市泛能微网项目,该项目通过廊坊泛能网解决城区燃煤、交通污染和农村能源粗放利用等雾霾主要来源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要想让这样的绿色产业落地生根,就要使绿色产业发展商业化、产业化,只有让企业和企业家看到“有利可图”的前景,绿色产业才会长远。比如,碳排放交易,政府要对碳排放的权利进行界定,界定总量后把碳排放权利进行分配,分配以后进行交易推动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