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淡化“经济中心”归属 或产生新的核心区

27.05.2015  14:03

   谁将是京津冀的经济中心?这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未来公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方案中,可能会被淡化。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学者表示,在即将公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方案中,京津冀三地有争议的内容可能不会被写入,“进入方案的主要是共识”。

   “京津冀地区谁是经济中心,可能和珠三角一样并无定论。”国家发改委国土所所长肖金成说,“这与长三角地区上海独大的情况不一样。”

   而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导,或许将进一步产生京津冀的经济核心区。

   “经济中心”归属博弈

   目前京津冀三地在整个京津冀协调发展中的定位并没有定数,仅学界提出的定位就差异很大。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认为,京津冀空间区域定位应该是一主一副三轴四区多中心网络化空间格局。

   “一主”为北京;“一副”为天津;“三轴”即形成北京-保定-石家庄城市带轴线、沿京津塘高速的北京-天津城市轴线和北京-唐山-秦皇岛城市带轴线,这分别有京广、京沪、京沈高铁。“四区”即滨海临港发展区,京津廊发展区、邯邢衡发展区、张承发展区;“多中心”即在以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等为中心的多中心发展格局。

   而由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和京津冀区域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撰写的《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5)》则持另外的看法。该报告认为,京津冀地区空间格局可概括为:“两核两心四带多节点”。两核指北京和天津。两心是京津冀区域副中心(次中心),即石家庄和唐山。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认为,就目前而言,争议的主要原因是京津冀与长三角不一样,长三角是上海一家独大,“而京津冀是北京、天津同时都很大”。

   今年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但是该规划纲要迄今没有发布。

   对于京津两地的定位,也有诸多争议。有学者认为,北京的定位要按照过去中央确定的“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