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拟推动设立京津冀开发银行 供血京津冀协同发展

12.12.2014  20:04

    燕赵都市报记者付薇 武岩生

  河北省政府在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金融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提出,将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服务,促进设立京津冀开发银行,重点支持回报期较长的基础设施及其他重大项目。此消息随即引发各方热议,认为京津冀开发银行如能设立,将更有针对性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从而提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

  具体实施有待“大规划”落地

  据河北省一位知情官员透露,设立京津冀开发银行的设想并非河北提出的,而是国家所确定的发展战略,此次河北省出台的《实施意见》只是在文件中对国家战略进行了再次确认。其中,河北方面负责的应是具体筹建工作,具体如何操作正在等国家的顶层设计。现阶段,国家层面还没有明确实施方案。

  “我们认为,京津冀开发银行的筹建问题应该在‘大规划’中有所体现,包括时间节点等等,目前我们正在等‘大规划’的出台。”这位官员说。

  他所提到的“大规划”是指原定今年9月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据媒体报道,该规划已经国家发改委研究,目前已征求了若干次意见,有消息称最快本月就能下发。具体到规划本身,则是希望找到京津冀三地的结合点,构成京津冀乃至环渤海范围的大布局,而不是原来层面上的转移和纾解。而京津冀三地要实现互通、互补、融合,最关键的也是最困难的,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就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这么一来,就关系到京津冀开发银行的设计。”上述官员表示。他认为,这个银行的定位应该是政策性银行而非商业性银行,类似国家开发银行的性质,因为政策性银行可以更好地体现国家战略意志。

  早在今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彭森就在“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上提到了京津冀开发银行的设想。他公开表示,要推进京津冀市场一体化的改革,其中在推进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改革方面,有关部门正在设想能够设立京津冀开发银行,发行专项的债券,重点支持回报期较长的重大项目,主要发挥开发对金融的杠杆的作用。

  “新开行”将更有针对性

  目前,三地协同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融资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政府的财政资金、财政拨款;二是社会化的资本,即民营资本;第三就是银行或金融资本以及资本市场的资金。虽然需要抵押、担保,是三种融资渠道中制约最大的一部分,但是银行信贷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资金来源,因为基础设施的建设社会效益较高而收益较差。

  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作为政策性银行,该行今年在支持三地协同发展尤其是河北发展方面力度在加大。

  今年一季度,国家开发银行河北分行向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发放贷款逾70亿元,到三季度末,这个数据已上升至284亿元,占当年发放总金额的56.28%。贷款余额达151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京石客专、京昆高速、大广高速等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城市供水、供电、供热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领域,首钢搬迁等产业对接项目,以及环首都“9+1”扶贫攻坚示范县扶贫项目。

  “除了国家开发银行,各大银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信贷发放上都有动作,比如招商行、各个股份制银行,这个从每个月的贷款量上就能看出来。”上述官员表示,而且除了河北本省银行在做,其他省份银行也在做。

  他分析说,京津冀开发银行如果顺利设立,对于三地协同发展的贷款支持无疑将更有针对性。“并不是说都统一到它那里,市场化的还要市场来做,但是会各有侧重。打个比方说,商业银行不愿干的项目,比如搬迁什么的,就可能由它来做。

  不过,这位官员同时表示,在国家顶层设计还未出台前,以上都是分析和估计。至于具体京津冀开发银行是如何运行、大构架是什么、会与现在的国家开发银行有什么区别,都是国家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策银行不排除市场属性

  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对此表示,“从开发银行这个名称来说,确实更多带有政策银行的性质。但是从市场配置资源从金融深化改革,从大规模投资的需要,如果仅仅把开发银行简单的理解为政策性银行、政策性业务、政策性资金,这就不够了。”石磊认为,未来京津冀银行可以主体业务、主体资金是能够体现国家政策的导向,以及倾向性的投资。特别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多属于公共投资,这里面就带有商业银行部分的业务在里面,所以主体业务是政策性业务,但是不排除市场性业务。

  石磊认为,京津冀开发银行成立后,将成为贯彻国家战略意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公共财政和债务融资,将来通过区域性的开发银行,达到支持产业升级,改善基础设施,发展重大项目,特别是带有产业引导、创新、驱动这方面的一些重大项目的一意图。第二个方面,这个开发银行未来或许可以投资一些周期、回报周期比较长,一般商业银行不愿意大规模的介入,那么这样一些项目那么它就更多的带有政策导向性和政策性的业务。第三就是,应该可以通过扶持有意识扶持一些战略导向型的企业,来带动京津冀地区产业一体化的发展,从而起到产业升级优化结构的作用,三个方面应该构成将来京津冀开发银行主要的职能。

  专家认为,京津冀看起来只是三个地区,事实上作为国家战略,它远远超出一个地域性的概念,整个京津冀地区有三个方面如何进一步反映国家战略意图,这个是很重要的。一是地区产业如何形成联动发展,第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如何联合统一规划联合共建,第三如何形成一个地域性的区域,统筹协调的机制。这里就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也是整个国家未来中长期区域开发一个重大战略的组成部分,京津冀开发银行或许将起到关键的衔接作用。

  壮大河北本地金融机构

  在此次河北省下发的《实施意见》中,除了提出促进设立京津冀开发银行,还提出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大对首都要素外溢、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意见提出,要承接京津金融产业转移和金融功能外溢,引进各类金融总部来河北省设立产品研发、客户服务和数据备份中心等后台机构,打造金融产业后台服务基地。加强区域内各类资本市场分工协作,支持京津冀股权交易市场深度合作。

  同时,发挥好京津冀产权交易中心联盟作用,实现三地产权交易的互联互通。推动三省市建立统一的抵押质押制度,推进区域内支付清算、异地存储、信用担保、融资租赁等业务同城化。争取实现金融创新政策在京津冀的一体化推广。

  在壮大本地金融机构方面,《实施意见》中提出,推进河北银行、财达证券公司尽早上市融资。组建河北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有效处置盘活金融不良资产。探索组建省金融控股集团。以发展多层次、多类型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为重点,扶持一批天使投资基金,做大一批创业投资基金,组建一批并购投资基金、成长型企业股权投资基金,设立一批夹层投资基金,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基金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