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将提八领域改革 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

04.06.2014  03:37

5月28日上午,《法制晚报》记者从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京津冀一体化方案正在编制中,相关调研报告已形成。起草班子根据中央的要求,集中各个方面的智慧正在抓紧进行规划和文件的起草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会尽早出台。 

发改委将提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和财政、产业、投资、人口、社保、生态、环保、土地等具体保障措施。 

进展:相关调研报告已经形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透露,“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一些重要讲话和报告中,对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制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关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正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有序地推进这一工作。” 

“这项工作正在走向深入,前不久我们组织各个部门按照综合和专题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调研,已经形成了相关的调研报告。 

目前我们的起草班子根据中央的要求,集中各个方面的智慧正在抓紧进行规划和文件的起草工作,我们要按照高标准的要求,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把规划做好,在时间上尽量往前赶,更要保证质量,使我们的规划和思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能够解决京津冀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各方面的认同和欢迎。”范恒山说。 

下一步,发改委将提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和财政、产业、投资、人口、社保、生态、环保、土地等具体保障措施。 

规划:把握好五个方面原则 

范恒山称,在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规划的时候,考虑要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区域内存在的特殊矛盾和特殊问题,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二是优化区域功能。要重新审视并明确京津冀各自功能定位,以优化首都功能为重点,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三是突出协同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与协作,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保障、市场体系构建等为重点,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急到缓,有序推进一体化发展。 

四是着力体制创新。要按照协同发展的要求,加快形成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这一区域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使这一地区在国家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五是注重条件约束。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认真研究区域环境、生态、水、土地等的承载能力,合理配置资源,强化资源和环境约束,推动产业升级和空间布局的调整。 

部署: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 

在谈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时,范恒山表示,北京城市功能过于集聚,人口增长过快,大城市病比较突出,京津冀三地的定位不够清晰,分工不够合理,区域内发展落差比较大。 

另外这个地方城市密集,但是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协调,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弱,还有资源环境的约束明显,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问题严重。 

“在具体方面我们要着眼于疏解非首都的核心功能,推进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转型升级与转移对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对接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提升资源能源保障水平,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对这些重要的方面做出部署和安排。”范恒山说。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