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石家庄如何作为

27.10.2014  11:04

■本报记者 焦莉莉

当前,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我市的城市发展空间和承载力显著增强。两个利好消息相叠加,使本次石洽会吸引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的石洽会是我市在国家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后,首次举办的大型投资合作洽谈活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石家庄合作推介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等多位业界专家一致认为,石家庄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并对石家庄未来发展献出良策。

打造“京津石”核心区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能否实现,关键看河北的发展,而河北的发展关键看石家庄。

在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升级战略思考》的发言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指出,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必须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多的使命和责任,在自身提升、带动河北发展、实现京津冀一体化中作出更大贡献。

在他看来,当前石家庄应当全力打造“京津石”核心区。“石家庄是冀中南中心城市,功能完善、配置资源更具优势、集聚效应强,具有区位交通枢纽地位,与山西能源基地、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同属一小时经济圈,这些都是有利条件。”他说,打造“京津石”核心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能够发挥河北省会城市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带动作用,加快河北崛起,实现与京津的协同共进。

石家庄升级做好“乘法

重点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加快与京津对接,在协同发展中获取新动力,赢得新优势。

陈耀教授表示,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在做减法(功能疏解、产业机构外移),河北要做加法(积极承接京津的转移),石家庄则要做好乘法。

他说,石家庄升级内涵广泛,包括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城市化水平、政府行政效能、人口素质、生态环境改善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目前,京津冀产业发展中涌现出京津地区高端制造业关联外溢效应、都市型产业升级与迁移、服务业的异地复制迁移、北京第二机场产生临空产业、天津城市功能疏解等诸多产业机会,石家庄应抓住机遇,全力对接推进结构升级,重点使石家庄成为京津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具体实施上,陈耀教授建议,石家庄应力推设立中关村科技园,力争建一所211大学,提供人才支撑。抢抓自贸区发展机遇,与京津共同申报自贸区,以开放促升级。此外,还应建立京津石合作对接机制,包括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共建产业园区、举办京津石合作论坛等,发挥民间社团商会作用,设立京津石城市商会联盟,发挥政府与民间的协调对接功能。

京津冀产业协作升级“3.0版

按照‘政府经营环境、企业经营市场、民众经营文化’的原则,协调三方利益,实现‘三地协同’和‘三方满意’的目标。

近两年,在北京与河北的对接过程中,中国投资北京国际有限公司总顾问、北京市发改委原常务副主任柴晓钟深切感受到,京津冀产业协作的范围、协作的方式和协作的机制亟须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共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的产业协作正在告别1.0版时代和2.0版时代,快速迎来3.0版时代。”他解释,1.0版就是过去政府的“独角戏”模式,2.0版则是政府与市场的“双人舞”,3.0版即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去整合各方资源、资产和资本,调动政府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的积极性,使产业项目既要具备战略高度和社会广度,实现广泛的社会效益,又要具备市场深度和产业关联度,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合力搭建服务平台

向平台倾斜,向人才倾斜,打造四支队伍,即商会队伍、园区队伍、专家队伍和投资人队伍。

在推介会上,北京经信委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一平作了主题为《京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的发言。他指出,京津冀的协同中,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体。

从京冀之间的产业协同上,有哪些潜在的市场呢?”张一平主任认为,环保产业、节能产业和信息产业,以及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产业等产业,都是二者需要对接的领域。

他建议,京津冀合力搭建平台,应当共同建立专家库、项目库、资金库等。目前,三地共同拥有为数不少的国家级专家,而且涉及很多领域,专家库将使国家级课题的应用在京津冀地区更加便利。

石洽会本身就提供了一个项目对接库,并且具有资金容量大,项目的成功率高、实操性好等特点。”张一平主任说,而资金库可为河北扩大融资、创新融资带来新的资金池。

他还建议,京津冀合编一部《产业协同政策汇编》,把最有含金量、最有创新性、最提振精气神的政策汇聚一堂,为企业搭建好服务的平台。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