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持续推进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06.08.2015  10:57

    加快交通对接 强化生态保护 承接产业转移

    协同发展 重点领域谋突破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庞 超

    去年至今,河北率先打通5条对接京津大通道,全面推广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三地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加速构建。

    今年上半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3.3%,河北与京津联防联控大气污染成效初显,留住了更多“APEC蓝”。

    一年多来,我省做优做强40个承接合作平台,从京津引进资金4800多亿元、7000多个项目,承接产业转移势头更加强劲……

    去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亲自谋划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给河北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年多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努力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持续推进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

    ——打通5条对接京津大通道,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两年两次到我省丰宁避暑,北京市民李国庆的感受却截然不同。

    去年夏天,李国庆约了3个朋友前往丰宁京北第一草原自驾游,沿着国道111一级路行驶。一路上,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车根本跑不起来,用了4个多小时。今年7月18日,他再次去丰宁旅行却发现,同样的国道111一级路,道路宽阔、舒适平坦,只花了3个小时。

    一年之内同一条路发生的变化,让他颇有感触:“路宽了,车开得舒心,这让我们更愿意到河北自驾游了。”虽然李国庆说的是个人感受,但印证的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的新局。

    全国路网密度最高、交通运输最繁忙的京津冀地区,同样也是路网最不均衡的地区之一。一组数据显示,河北高速公路密度仅为北京的1/2、天津的1/3,甚至还存在一些“断头路”、“瓶颈路”。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我省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找准突破点,抓紧完善交通设施,加快铁路、公路、机场一体化规划,力争同标准对接、同步骤建设。

    三地共绘“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蓝图”。去年年底,河北与京津分别签署《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形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一张图”规划。紧紧围绕北京功能疏解、产业和社会服务转移等协同发展需求,先后编制《河北省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划。同时,三地共同出资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河北与天津共同组建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交通项目建设实施平台。

    规划如同美景,落到实处是关键。一年多来,我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公路方面,打通了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京昆高速河北段、京台高速廊坊段、国道111一级路、国道233河北兴隆至天津黄崖关段5条对接京津大通道。航空方面,签署《河北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委托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管理协议书》,京津冀三地主要机场实现一体化运营。铁路方面,今年,我省将确保津保铁路建成通车,京沈客专全面开工,京津冀高铁成网优势将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