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25.12.2014  13:00

省卫计委通报2014年重点工作及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情况

省卫计委副主任、省医改办主任朱会宾作情况介绍

石家庄新闻网讯(记者 郑想)12月24日,记者从河北省卫计委召开的2014年重点工作及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情况通报会上了解到,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在格局框架、发展规划、合作模式、深入协同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省卫计委副主任、省医改办主任朱会宾介绍,我省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格局中,总体上排在末端,处于功能承接和加快提升地拉,由于河北下手早,加上原来有与京津两地医疗技术和交流的合作基础,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推出相关决策部署后,省卫计委主动对接,敢于破题,以京冀重点合作项目——河北燕达医院为切入点创新合作形势,突破政策限制,深化协同发展举措。据统计,目前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230余家与京津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模式主要为:京津专家定期来我省坐诊、带教;建设远程会诊中心;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开展人员培训、进修及科研项目合作等。 通过这些合作,我省相关专业诊治能力也将获得进一步提升,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京津专家高水平的服务,即使转诊京津相关合作医院也能获得优先就诊的便利,如河北省儿童医院加入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后设立了医疗国际部,由集团派驻专家和开展远程会诊,实行“病人不动、专家移动”的就诊模式;同时,设立“绿色通道”,危重患儿可直接入住北京儿童医院重症病房。

 对于京津冀三地医保患者普遍关心的异地就医、出院结算问题,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处长田学卒作了情况说明:目前全省省、县两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已全部建成,市级平台部分建成,全省市、县两级定点医院全部实现出院即时结算,省级定点医院即时结算范围扩大到9个医院及石家庄等地的29个县(市)。我省新农合信息系统已接入国家卫计委信息平台,系统测试主要功能合格,已具备与北京市新农合系统联通的基本条件。下一步,我省将完善省、市、县3级平台,北京市和天津市建立市、县(区)2级平台,分别接入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实现三地全面互联互通。建立对参合人员异地就医信息、医疗费用即时查询功能,最终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记者在通报会上了解到,自2011年至2013年,河北省以环首都14县二级医院和全省三级医院为统计对像,统计出我省转诊北京的排名前10的病种为::恶性肿瘤、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肺心病、糖尿病、肺结核、肾病、血液病、心肌梗塞。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