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医疗一体化频频出招
9月24日,2015首都卫生计生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签署了《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地将研究确定检验、影像等互认项目和质控标准,同时开展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师电子化注册被首次提及,为三地推进医师、护士资质互认铺路。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突破口之一,从去年开始,京津冀医疗、健康一体化动作频频。三地探索医生跨省多点执业试点和新农合跨省结算试点,推进在医疗技术、卫生应急、疾病防控等层面的互联互通。
与会专家在论坛上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河北与北京、天津在卫生筹资水平、医疗保健、卫生资源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三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寻求各自定位。根据京津冀区域空间布局和医疗卫生功能定位,北京应从诊疗中心发展为研究中心,担任区域发展协同的龙头;天津应发挥错位发展优势,成为首都功能疏解的分担者;河北省应全面提升能力,做京津功能疏解的承接者。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介绍,目前,北京周边初步形成33家医院或院区构成的医疗服务带,总床位为29946张,其中11家三级医院在新城或郊区建立分院。此外,北京调整了医疗资源功能布局,对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重新进行功能定位;严控医院增量,给基层及京外地区留空间,对大医院扩建项目和增床申请不予批准,初步遏制了大医院盲目扩张的势头。
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朱会宾介绍,河北省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卫生人才流失和患者转诊比较严重。2014年,该省三级医院和环首都14县(市、区)二级医院向京津转诊近1.8万人次;北京外来就医人员中,河北省最多,约占23%。河北省在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格局中处于末端,该省将深入开展转诊京津前10位病种分析,对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重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等重大问题展开研究。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建存提出,将不断扩大天津优质医疗资源的覆盖面,做好疏解首都医疗功能的承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