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启动

23.09.2014  09:58

 

9月22日,河北钢铁集团的报关员来到石家庄海关的通关一体化窗口办理报关手续,这也是石家庄海关受理的首单京津冀通关一体化通关申请。

当日,京津冀通关一体化通关模式在石家庄海关正式启动。三地的进出口企业可根据各自需求自主选择申报、征税、放行的地点,使企业物流更加便捷。

本报记者

董永博 摄

本报讯 (记者 焦莉莉) 昨日,石家庄海关正式加入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自此,三地海关,如同一关。

昨日上午9时,在石家庄海关业务报关大厅,记者见证了新通关模式下河北省首票跨区域报关单的诞生。这单货物来自河北钢铁集团,是一批从天津新港进口的价值598万美元的铁矿粉。从企业报关单信息完成预录入,到海关完成审核,再到货物得到放行,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

我市将有2016家外贸企业享受这一便利。即无论是从北京空运,还是从天津和河北省海运港口进出口货物,都可以自由选择货物申报、纳税、放行的地点,无需再奔波于属地和港口之间。

该企业报关员董慧玲告诉记者,货物在石家庄海关申报放行后,天津新港海关将依据这里发送的放行指令进行卡口实货放行,企业从天津新港可直接将货物提走投入生产。

不必再像过去一样,企业要先到天津新港海关申报,然后再采取转关运输方式运至石家庄海关进行二次申报。”董慧玲表示,通关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企业降低进口矿的整体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有助于防范价格风险。

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后,为企业节省的时间和物流费用显而易见。

石家庄惠康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澳大利亚进口冷冻牛肉做速食类食品的企业。该企业报关员李倩说,以前从天津港口进口一个集装箱的牛肉,进关要三天左右,需要支付200元的堆存费、500元转运费和500元冷链费,累计达1200元。去年,该企业共进口了40个集装箱牛肉,照此计算,一体化通关后,企业年可节省近5万元。

据石家庄海关副关长张衡介绍,过去河北企业通过天津港口的进出口货物在两地之间来回转关运输、理货要花费四天时间,而现在则只需半天时间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申报和货物清点手续,为企业节省了三天多的时间,能够节省国际物流费用的20%左右。

在推进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中,三地海关专门成立了涉及各个业务领域的专项工作组,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执法标准,使企业无论在任何一个海关办理海关事务,都受到同样的待遇,就像一个海关一样。

截至昨日16时,京津冀海关共接收一体化申报报关单7557票,石家庄海关接收一体化报关单320票。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