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共启“蓝色引擎”

07.07.2015  12:45

      渤海津冀港口公司和唐山港口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相继成立,秦皇岛西港搬迁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在我省487公里的蓝色海岸线上,深水航道、深水码头、国际陆港、临海园区,一项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上马、在建或投用。自2013年5月召开的省委八届五次全会作出全力打好四大攻坚战的重大战略部署后,以港口建设为核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正引领着河北省沿海开发开放的大潮。
      而在即将进入“十三五”的重大历史关口,京津冀共同开启“蓝色引擎”, 一路向海。
      ■港口吞吐量和通过能力
      将双双突破十亿吨
      当前,我省重点推进曹妃甸煤码头二期工程建设,正在进行重载联动试车;加快推进黄骅港20万吨级深水航道、2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原油码头、滚装码头建设。同时,投资6.2亿元的黄骅港综合港区、散货港区带式输送机管廊工程项目,投资18亿元的泰地黄骅港综合港区液体化工码头及罐区工程项目,投资25亿元的黄骅港综合保税区卡口、围网、查验设施、市政配套设施及二期陆推填海工程项目都在第一季度吹响了建设号角。
      港口建设的大手笔投入为港口生产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2014年,我省港口吞吐量达9.5亿吨,突破9亿吨大关,创下河北省港口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全新纪录。2015年,港口吞吐量和通过能力将双双突破十亿吨。
      随着全力打造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战略的实施,我省港口也不断提档升级,已由第一代港口升级为第二代港口。目前,河北港口正由第二代港口向第三代港口加速挺进,国际物流中心蓄势待发。
      我省还提出,加快培育以第四代港口为标志的全国知名大港,重点建设以唐山港为中心,黄骅港、秦皇岛港为两翼,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绿色环保的现代化综合性港群体系。
      ■打造京津冀区域出海口
      2014年8月,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录珍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丽丽共同签署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资经营合同》,两个公司共同出资,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注册成立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从而开启了冀津港口群无缝对接、转型升级的宏伟大幕。
      津冀地区是世界大型港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集中有以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为代表的河北港口群与天津港。当前,河北各港口正与天津港携手共同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和现代化的冀津港口群,打造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强大引擎和京津冀区域出海口。河北港口与天津港都是国家和区域重要对外贸易口岸,共同承担着服务京津冀发展的重任。合作共赢,成为必然选择。
      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获得审议通过。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布局中,交通一体化将率先发力,铁路、公路、航空、港口间的立体化规划都在执行中。
      ■带动三地成为               
      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6月4日,邯郸,一座大型的国际陆港正在紧张建设。邯郸国际陆港是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将开发建设我国第一座集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为一体的中心站,按照保税物流区、临港加工区、配套服务区“一港三区”整体布局,它将与黄骅港协调联动,实现一体化管控与运营,开辟新的物流大通道,大幅降低邯郸、冀中南乃至晋冀鲁豫地区产品企业的物流成本。
      费孝通先生有一个著名论断“口腹论”:一个地区要想协调而快速地发展,离不开口、腹、心三要素。“”就是口岸,要能够吞吐吸纳;“”就是腹地,幅员要辽阔,物产要丰厚;“”就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要强。
      这些,正是河北诸多港口所具备的。为架起港口与腹地之间的桥梁,进一步加强港口对腹地的带动作用,河北不断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构建以港口为中心的陆、海向综合集疏运大通道,不断拓展着腹地。。
      可以想见,这不断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必将带动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