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合作进入白热化 十部门合作提速

17.09.2014  13:05

    京津冀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由于体制等因素作用,其“一体化”进程却始终处于“胎动”状态。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京津、京冀、津冀签署了多个战略合作协议,媒体评论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落实阶段。

    三地部门合作进入白热化

    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在京签署、京津冀签署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合作协议、京津冀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于京津冀三地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框架协议报道不绝于耳,而这仅是京津冀合作的一部分。

    9月15日

    商务

    天津、北京、河北商务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并签署《关于落实京津冀共同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合作框架协议商务行动方案》。

    方案中提出,在建设统一开放的商贸流通市场方面,鼓励京津冀零售业相互延伸、融合发展,为三地“老字号”企业、优势企业和特色品牌发展创造条件。

    三地共同支持建设区域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物流标准化区域合作试点,共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搭建电子商务交流平台,推进三地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9月1日

    质监

    京津冀质监部门宣布,未来将围绕质量安全联查联动、质量信息共享等六项内容开展合作。

    未来三地将建立和完善地方标准通报机制,协同发布一批公共安全、环境等领域的强制性地方标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一批专业化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8月底

    档案

    三地档案局馆宣布将共同研制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重点工程项目、重大历史文化保护项目等统一的档案收集、整理管理办法;共享京津冀档案信息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