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推动产业加速升级
回眸“十二五” 盘点新变化
建设高端载体平台 承接科技成果转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保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市积极主动作为,与中科院、科技部、中国科协、北京丰台区西城区、北京市科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共同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一批科技园区,打造一批孵化基地,加速产业对接融合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力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
推进北京科技资源在保定转移落地。今年4月,市政府与北京市科委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科协联姻,我市被命名为全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推进学会与企业深度对接合作,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试验基地,使企业研发水平一举跃升到行业高端。与中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近两年来合作不断加强,开展对接合作近百次,促成了与中科院工程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力学所、电工所等对接合作项目50多项,为促进“保定制造”向“保定智造”“保定创造”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建立企业信息和技术需求两大信息库。解决企业的现实技术需求,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也是科技对接京津、促进京津科技要素转移落地的有效结合点。通过建立两大信息库,解决企业有技术瓶颈无门路破解、京津有科技资源无处落地产业化的问题。去年9月以来,这一举措已促成中国化工学会与晨阳水漆、中国金属学会与巨力集团等近90个技术项目成功合作。
建设高端载体平台,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全市谋划了10个重点发展板块、18个重点建设园区,努力打造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高地。其中白洋淀科技城规划面积321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面积16.6平方公里,重点打造融科技研发、产业发展和城市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的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被列为河北省与科技部共建项目,纳入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系中关村在北京之外设立的国内首个创新中心,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智慧城市、智慧能源、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产业,逐步建成中关村“飞地经济”示范园和引领保定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发展的科技中心。通过植入中关村基因,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打造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首批28家合作单位已签约入驻。涿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中国农大科技园为基础,谋划实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项目。该项目以现代科技引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将建成集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人才基地、高新农业技术展示、农业企业孵化为一体,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农业硅谷”。
“京津”大项目纷纷落地。全市上下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央企入冀等重大机遇,一批科技含量高、体量大、区域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纷纷落地。白洋淀科技城已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华润集团、中科曙光股份有限公司、航天科技集团、北京程诚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等13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额达313亿元,涉及产业类、科技平台类、基础设施类、园区合作类、金融类等领域。目前8个项目已集中开工,主要由白洋淀科技城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29.7亿元,主要包括智能电网产业园、服务外包产业园、云计算产业园、航天精密制造产业园、科技城中央大道一期、聚贤街升级改造等项目。
传统优势产业项目实现上档升级。为有效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全市现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梳理确定了在“5 2 5”产业体系基础上,对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及能源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及新材料、生物医药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旅游等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围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努力构建与京津产业协调、优势互补,绿色循环、低碳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48亿元的中铁电工保定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目前正在加紧施工。项目建成后,我市将诞生一座专业生产铁道专用变压器及相关产品的现代化工厂,年可生产输变电相关产品2400万kVA,成套设备产品800台。由北京同仁堂集团下属的股份公司、参茸集团、科技公司在安国市建设中药饮片及物流项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生产项目、中药材提取物生产项目、中药深加工与万亩中药材种植项目,总投资达到20亿元。其中中药饮片及物流项目总投资12.1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加工中药材净料10000吨和配送药材14000吨的生产能力,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北京同仁堂药材参茸集团公司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项目,总投资4.55亿元,建成后,年产中药饮片2万吨,中药配方颗粒5000吨,年销售收入21.5亿元。(记者王跃红通讯员王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