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端午带来的中国式精神生活【长城时评】

10.06.2016  01:46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弥漫着浓厚的历史和人文气息。相传古时人们投粽入江、龙舟竞渡,都与营救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屈原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对信念的热忱追求、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及崇高的品格,令天地动容,教万人敬仰,历经几千年沧桑,早已成为国人的文化底色和集体认同。

  端午时节,人们在代代相传的浓郁习俗中祝福祈丰,追思先贤,同时借此机会走亲访友、交往沟通。可是,曾经也有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让端午这个传统节日变了味儿,一些人借助端午这个节日行“送礼风”、“吃喝风”、“公款福利风”等等,遥不可及的“天价粽子”承载的是暧昧的礼仪、灰色的情意、擦边的贿赂、变种的腐败。然而,催生这一产业的还是国人“博大精深”的送礼文化。

  可喜的是,几年的时间里,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大力提倡节俭,狠刹“吃喝风”和“送礼风”的背景下,“天价粽子”遭受锐减和冷遇,送礼者发现以往走俏的“送礼风”已经成了触碰红线的敏感物,收礼者在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凌厉攻势下不敢再伸手,端午节正在回归其传统、纯净的底色。

  人们的观念变了,追思故人、走亲访友成为节日主流。而今的人们紧抓住端午这个大好机会,回家看看老人,走访亲人,祭拜一下故人,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粽子,闻着艾叶的芳香,和孩子们讲一讲屈原,说一说“五瑞”、“五黄”和“五毒”,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让我们既享受当下的天伦之乐,又追怀祖先的盛德、美好与忧伤,这不正是端午节日于我们的终极意义吗?

  社会的风尚变了,风清气正成为社会主流。现在我们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奢华、浪费成为了人们憎恶的行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所以社会主流是大兴勤俭节约,引导社会良好风尚,将节俭发扬下去。政治上的清风必能由上而下影响到群众,端午不仅不再是腐败的载体,不再伤害民众的情绪,反而传达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让群众由现象思考到原因,更加认可政府的所作所为。端午,正在回归自然、传统的本真。

  又是一年端午至,又是一季艾叶香。值此佳节,让我们用一种轻松、活泼而健康的心态,设计并享受着端午节带来的中国式精神生活,享受丰富的节日文化信息,让中华文化的远香,丝丝缕缕地渗入每一位中华儿女纯净的心田。(吴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