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亩生态水源保护林促京津冀绿色可持续发展

30.03.2015  11:58

王晓青

2009年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工程启动以来,京冀完成造林50万亩,到2020年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工程将再造林50万亩,届时将完成造林100万亩的任务,初步形成护卫京津冀水源的绿色生态带。

(河北日报 3月7日)

水是万物之源,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植树造林,开源节流。绿化是水源涵养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植被素有“绿色水库”之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效,是促进自然界水分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之一。森林有涵养、吸收水源、减少无效蒸发及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具有节流意义。林区和林区边缘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开源意义。

在许多的国家发展过程中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水污染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付出很沉重的代价,环境生态的变化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渐变的,但人们发现问题是为时已晚,恢复起来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京津冀三地在环境生态水资源的治理是基础,所以要未雨绸缪。

两会结束了,代表委员们热烈讨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区域能否可持续发展,第一重要的就是生态基础,没有健康稳固的生态水源,一切的发展都是无本之木,不可能持续下去。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