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产后服务挽回粮食损失超2亿

25.04.2016  18:21

自2013年四川省粮食局启动“川粮产后服务工程”以来,该省186个项目实施单位已经帮助种粮农民、种粮大户及家庭农场烘干清理粮食150万吨,为农民挽回粮食损失2亿元以上。

  日前,粮油市场报记者在四川采访时发现,该省以“粮食烘干”为基础,先后建立起粮食银行、粮食加工等较为完善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既为农民、种粮大户等种粮主体减少了粮食受潮霉变、保管不当造成的损失,还为他们节约了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心为农催生“川粮产后服务”

  作为我国粮食主产省之一,近年来,四川省在粮食种植、土地流转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4年,该省流转土地1484万亩,其中种植粮食的流转土地面积达492万亩,为保障口粮供给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通过土地流转在实现集中连片种植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节约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同时,收获后粮食清理、烘干、代储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现,严重困扰着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种粮农民。如何减少粮食损失、保护农民利益,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粮食规模化种植的新需要,成为四川省粮食部 门努力探索的新问题。

  在对农民、种粮大户、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进行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四川省粮食局利用粮食部门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自2013年起在全省粮食主产区试点“川粮产后服务工程”。

  从提供粮食订单生产、烘干清理、粮食收购、粮食银行、放心粮油销售等粮食产后多方位、全过程服务,到逐步把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农村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重要载体,四川省粮食局开启了粮食产后全方位服务的探索与创新之旅。

  在四川省粮食部门的努力下,各项目单位积极建设烘干、清理等设施,按照自愿原则处理农户新收获的粮食。同时,四川省粮食局还通过新发展“粮油专合组织”、开办“粮食银行”、开展“粮食检测和信息服务”等措施,为种粮主体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产后服务“香飘”川府大地

  2013年,四川省粮食局投入500万元财政资金在广汉、仁寿、宣汉试点粮食产后服务项目。在夏秋季粮食收购中,3个试点单位累计帮助农户烘干粮食5万吨,清理除杂6万吨,开展粮食银行服务1万吨。四川省财政厅拨出6000万元在全省60个产粮大县实施“川粮产后服务工程”;2014年该省财政再次拿出8800万元在全省启动88个项目单位;2015年省财政继续又拨出5000万元在全省启动50个项目单位。

  3年间,四川省级财政共拨出1.73亿元,对每个项目单位给予100万元财政补助。在四川省各级粮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川粮产后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各地捷报频传。

  2015年,广汉市开工建设的粮食机械化干燥集中处理点有35家,竣工的有19家,投入运行的设备达71台(套),全市当年新增粮食日烘干能力1680吨,总投资近2000万元。2015年采用机械化烘干的粮食达到了2万吨,不但实现了粮食提质增效,而且还促进种粮大户增收270余万元。 崇州市通过2014年、2015年大小春运作,烘储中心的建立有效地缓解了种粮大户晒粮难、储粮难的问题,形成覆盖4000亩、辐射1万亩的收储、烘干格局。据初步测算,每亩可节约晾晒费用20元以上,4000亩累计可节约8万余元。 宣汉县现有固定式烘干设备4台、移动式烘干设备2台,日烘干能力达150吨。两年来累计为163户农民、2家专业合作社烘干整理水稻250吨、玉米317吨,比人工晾晒节约0.16元/千克,为农户共节省晾晒资金9.8万元。“粮食银行”累计开户261户,最高存粮数量达到390吨,为农户减少损耗31200公斤,为农增收8.42万元。

  截至目前,全省105个产粮大县已初步建立起以粮食生产基地和种粮大户为服务对象,以烘干清理、专合组织、收储加工、两代一换、粮食银行为主要内容的产后服务体系。